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

ID:11207168

大小:7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0

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_第1页
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_第2页
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_第3页
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_第4页
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碳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及发展策略  引言  全球经济增速日益加快,碳排放给环境和能源造成的压力与日俱增,控制碳排放已经成为所有国家和地区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碳金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激励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和产业转型的实现,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命题。碳金融与低碳经济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发展碳金融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能源供求均衡发展、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最有效途径。  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

2、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应运而生。  所谓碳金融(carbonmarket),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如碳保险、碳基金和碳交易币种的确定等制度安排。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规定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内应将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六种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水

3、平减少5.2%,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需求,碳金融快速发展起来。  一、文献综述  在《我们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到2050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国内学者胡鞍钢(2008)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低碳经济是其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由黑猫向绿猫发展模式转变的一种理性选择。  虽然我国的碳金融已

4、经起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孙汉鼎认为(2011)我国的碳金融发展起步晚、量上进步快但是质上差距明显,尽管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投身于碳金融中,但我国银行的参与仅仅停留在金融的初级信贷阶段,不论是二级市场的建设、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投资力度等都与国际有着差距。郭晓玲(2012)认为,我国碳金融机构体系不成熟,专业人才缺乏,低碳投融资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低碳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低碳发展投融资的政策支持不足。据统计,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48.1亿吨和1263.5亿元,2009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额更达到1440亿美元,但我国的市场

5、份额还不到1%。祝洪章(2011)认为与西方相对完善的基础碳金融体系相比,我国的碳金融体系在碳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碳金融工具的多样性、碳金融衍生品的丰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张野(2012)认为我国碳金融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公民尤其是国内的金融机构的金融素养还不是很高,因此国内对CMD和碳金融交易还不是很熟悉。  国内缺乏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另外国内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弱,国际减排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我国碳金融发展的风险因子。颜海轶、郁璇(2011)认为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我国政府虽然

6、已经签订《京都议定书》,但是目前还没有从立法上强制要求减排,而且减排目标的落实还需要后续的额度分配、检测、考核、问责等配套政策支持。  随着国际低碳经济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国际碳金融体系逐渐完善,碳交易量与日俱增,我国应当如何解决碳金融发展缓慢、国际碳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本文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六个方面探讨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加快低碳进程的有效策略。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 

7、 (一)能源紧缺制约经济,低碳成为必然选择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我国虽然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我国煤炭和水利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能源总体上供应不足,能源价格上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能源高强度消耗时期。2003-2012年,我国能源量直线上升,2003年和2004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甚至超过1.5,2006和2007年世界能源消耗增长总额中

8、我国占比1/3。另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依然是以煤炭等一次能源为主,2012年我国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68%,而再生能源、核能仅占1%。(见图1、2)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