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

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

ID:11211891

大小:4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0

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_第1页
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_第2页
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_第3页
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_第4页
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关键词:文化产业知识要素引领作用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既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新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关键词:文化产业知识要素引领作用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既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新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已经形成2009年,世界经济处于缓慢的复苏中,中国文化产业却迎来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总结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以来历次经济危机的历史经验,可以发现相关的文化产业获得了重大发展。成功案例有:好莱坞在1929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随后奥斯卡成为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和商业运作价

2、值的电影节庆活动之一,梅兰芳艺术剧团赴美演出获得空前成功等。由此,本文认为文化产业与一般商业产业在经济周期趋势上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背离状态。中国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开始了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型历程。转型的主题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挖掘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2009年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其中电影类文化产品产生的收入超过62亿元(以票房收入为计量依据),同比上一年增长42%;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2008年增长近两成;在中国已经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网络游戏,其现有市场规模同比2008年增长了39.5%,达到258亿元的规模。文化产业正凭借其可持续发展、扩内需、促就业的特点,以创

3、新、低碳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中国政府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中国文化产业呈现以下三大特征:一是中国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或接近地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二是国内文化市场呈现旺盛的供需两旺情况。中国电影产量在七年内增加了400%,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到2010年增长了4倍以上,扭转了进口片占主导的局面;新闻出版业产值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印刷业更是翻了两番。三是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2010年中国

4、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同比2009年增长15.1%。更多的国内影片参与国外知名电影奖项的评选活动,影片海外销售总额超过35亿元人民币。(二)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为中国带来有形产品的出口收入外,也带来了外部溢出效应。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是指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本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或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再加工,基本手段是用各种知识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过去中国在发展文化产业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盲目扩大文化资源的使用范围,

5、由此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资源被损坏。所以,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离开知识的使用,文化产业是不能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罗默尔研究了知识积累的过程。在其提出的知识溢出模型中,可以看到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特性不同于普通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他认为,科学知识的本性是“不排他”的,但就其产权而言是可以部分排他的,知识的“溢出效应”即知识的生产是非排他的,因而产生了知识的社会效益。一般的知识可以被无偿反复使用,最终形成规模经济;专业性知识产生专

6、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最终形成了技术创新优势。由此看来,以知识为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必然带动国家涉及相关知识内容的其他行业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还是开拓海外市场都需要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中国制造遭遇多重贸易壁垒据权威机构统计,2009年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74.32亿美元。同时,随着全球绿色产业、低碳经济的兴起,也可能会有新的相关贸易壁垒出现。除了上述各类“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外,发达国家正在利用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教育文化和道德标准的

7、差异,构筑起新型的、更为隐蔽的国际贸易壁垒,如国际社会责任(sai)组织发布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a8000。(二)中国制造面临的西方舆论“攻击”中国产品刚出口海外市场时,就被外国媒体评为劣质,而后来又被宣传为倾销;随后当中国企业向上游进军时,又被认为是在全球范围争夺能源、原材料;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总是无法绕开政治阴影,被别国揣测为背后是政府主导的行为;在技术上,直接购买技术绝无可能;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又被质疑为模仿剽窃。由此可见西方舆论有一套成型的解读范式,总能找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