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

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

ID:1121768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_第1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_第2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_第3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_第4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激发举隅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是无穷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文章列举了从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等七个方面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关键词:物理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167-0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前

2、提条件。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差,主要取决其学习动机的强与弱,而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创设教学情境6物理学研究的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从小就和大自然接触,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从幼年起就怀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总想把它们解开。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颜料的合成”活动之前,笔者向学生展示色彩绚丽的图画,设

3、问:美丽的颜色从何而来?颜料的合成和色光的混合结果相同吗?二、鼓励学生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实际上是有兴趣的进一步体现。在初中生刚刚接触到物理的时候,他们的脑海中会有好多的疑问,有些疑问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也有些疑问没有多少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有些物理规律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以求得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如在学习“光的色彩、颜色”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的光主要来自于什么?这一问题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

4、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疑问的浪花,正当他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教师又提问,太阳光照在不同的物体上为什么物体的颜色各不相同呢?再一次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最后,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找到答案。三、开展物理实验6在初中物理课本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同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都盼望教师早一点做实验。笔者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

5、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讲到“水的沸腾”时,取一个烧瓶,装一些清水先放在酒精灯上烧到沸腾,然后用塞子塞紧,倒转,再用冷水浇在瓶底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并找寻原因。这个小实验既有趣生动,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学习态度自然就端正起来了。四、恰当运用史料史料教学法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其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知识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物理学的发展是非常曲折的,在推动物理

6、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众多值得后人敬佩、学习的精英人物。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恰当地把科学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运用到教学中去,介绍他们勇于献身的崇高6精神和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高贵品质,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电磁感应”现象时,向学生介绍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它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现代的人类社会离不开电。同时笔者还要向学生介绍这一发现的科学家法拉第及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他十年如一日研究磁能能否生电,而且法拉第又是一位淡泊名利,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且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

7、人。五、联系生活实践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就会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并积极

8、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体会才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六、借用课外诗词6在物理教学中,从浩如烟海的中国诗词中,采撷一些与物理相关的佳句用于课堂,使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