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

ID:11221385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_第1页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_第2页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_第3页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_第4页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的关系论文【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食管鳞癌;恶变食管鳞癌是人类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31.04万,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差别很大1。我国是食管鳞癌高发区,发病率居世界首位。1982年Syrjanen2首先通过对60例食管鳞癌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约40%具有HPV感染的特征性改变,随后有关HPV与食道癌关系的报道颇多,不少学者证实HPV感染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部分学者持相反观点。文献报道的HPV感染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差异极大35。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

2、与研究者使用的HPV检测方法、不同种族对HPV的遗传易感性以及食管鳞癌病因的多样性等有关。现就HPV感染与食管鳞癌发生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HPV的生物学特性HPV是一类主要寄生于鳞状上皮层的小分子DNA病毒.freel。HPV基因组是双链闭环DNA,其长度为7200~8000bp,分子量约5.2×10KDa。HPV基因组结构按功能可分为3个编码区:早期区(E区)、晚期区(L区)和上游调节区(URR)。E区有6个开放读框(ORF),约占4Kb,依次编码E6、E7、E1、E2、E4、和E5蛋白,E区基因编码产物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病毒基因

3、组复制、转录调节和诱导宿主细胞发生转化。E1涉及病毒DNA的复制;E2是一种涉及病毒DNA转录的反式激活因子;E5影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6和E7可导致宿主细胞转化,是病毒的主要癌蛋白。L区约占3Kb,所含基因在病毒基因组复制起始后开始表达,其中有2个主要ORF负责编码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L1和L2基因只有在病毒增殖性感染的细胞中才能表达。URR区为非编码区(NCR),也称长控制区(longcontrolregion,LCR),位于L1和E6之间,长约1Kb,是基因组变异较大的一个区段,在型别之间也有差异,含有HPV基

4、因组DNA的复制起点和基因表达所必需的调控元件。所有型别的HPV在上游调节区中都含有重复序列,可增强基因转录,进而影响病毒的致病力。被认为致癌性最强的HPV16,其URR区保守序列为TTTGGCTT,与角朊细胞依赖性增强子的一部分相同,与HPV的表皮向性以及HPV16DNA以环状结构存在于癌细胞中有关。一般认为HPVDNA在良性和癌前病变中以游离形式存在,而在恶性肿瘤中以单拷贝或多拷贝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中。整合部分常发生于E1、E2、E4和E5区,这些区域DNA片段可随整合而从病毒基因组中丢失。当E6和E7整合入宿主细胞时,最有可能导致

5、癌变。2HPV致食管鳞癌的机制目前研究人员认为HPV致食管鳞癌的机制主要包括:高危型HPV的E6和E7蛋白的致癌及促癌作用、HPVDNA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HPV感染导致的朗罕(Langerhans,LC)细胞数量减少等68。2.1高危型HPV的E6和E7蛋白的致癌及促癌作用HPV早期编码区包括E1、E2、E4、E5、E6及E76个早期基因,其中E6及E7蛋白在恶性转化中起关键作用,E6蛋白约有150个氨基酸,E7约有100个氨基酸,两者均有的锌指结构与病毒复制的调控、细胞恶性转化密切相关。E6致癌机制有:(1)可有效地抑制p53活性

6、,E6蛋白一方面通过泛素依赖的蛋白酶系统促进p53蛋白的降解;另一方面与p53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其进入胞核发挥作用,使p53功能丧失,导致G1/S期限制点功能丧失,染色体稳性下降,细胞无法纠正DNA损伤;(2)激活端粒酶,使细胞逃避衰老过程中的增殖限制,最终使正常细胞永生化;(3)通过与干扰素调控因子3结合,降低干扰素β的表达,使病毒逃逸正常免疫反应;(4)粘附到肿瘤坏死因子上,防止细胞被其诱导凋亡;(5)与E6靶蛋白1、p21等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凋亡。E7致癌机制有:(1)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结合使细胞永生化。pRb是控制

7、细胞周期的肿瘤抑制蛋白,可与细胞内转录因子E2F结合,抑制其转录活性。而E7可与pRb竞争性结合,使E2F/pRb复合体解离,E2F得以持续保持转录活性,使细胞增殖周期失控;(2)与p107结合,使CyclinA/CDK2关闭E2F转录的功能丧失,使DNA无限复制;(3)E7蛋白还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重要调节蛋白,周期蛋白A(cyclinA)、周期蛋白E、CDK2、p21和p27,使细胞周期紊乱。总的说来,E6和E7作为原癌蛋白分别与肿瘤抑制物p53和pRb结合,是HPV致宿主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9。HPV各型间致瘤程度不同可能与病毒的E6和

8、E7蛋白对p53和pRb的抑制活性不同有关。2.2HPV与宿主基因组整合的致癌作用HPV在感染细胞中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另一种是病毒DNA游离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