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歌、谚谣” 活化课堂教学

巧用“诗歌、谚谣” 活化课堂教学

ID:11228597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巧用“诗歌、谚谣” 活化课堂教学_第1页
巧用“诗歌、谚谣” 活化课堂教学_第2页
巧用“诗歌、谚谣” 活化课堂教学_第3页
巧用“诗歌、谚谣” 活化课堂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用“诗歌、谚谣” 活化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课堂教学与巧用“诗歌、谚谣”钟茹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个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歌、谚谣”进行辅助教学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本文就“诗歌、谚谣”所反映和包含的历史内容;诗歌、谚谣在教学中的作用;诗歌、谚谣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等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一、诗歌、谚谣所反映和包含的历史内容在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因而通过诗歌所反映和包含的历史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揭露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和贪残,以及社会的腐败、黑暗,讲述人民的苦难。如杜甫的《兵车行》、《北征》、《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重赋》、《卖炭翁》等。  2、表现了积蕴于人民群众心中的对统治阶级的仇恨、愤怒和诅咒,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如《诗经·魏风·硕鼠》、东汉末年,流传于民间咒祸国殃民的董卓死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歌谣等。3、反映了被压迫者揭竿起义,用革命的手段反抗统治阶级、推翻和改造反动统治的事迹,歌颂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如唐黄巢的《菊花诗》、洪秀全的《述志诗》等。  4、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反抗外族统治者的压迫和侵略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中华

3、民族抵御外国侵略者前赴后继,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如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元末文天祥的《过零汀洋》,表现太平天国时期妇女抗击清军的一首民谣,“妇女全跟洪宣娇,会打排枪会耍刀,牛排岭前大摆阵,吓得清军跑断了腰”,表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复台诗》等。还有一些诗歌表现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有的诗歌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有的表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密切关系;有的诗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敢和不畏劳苦。二、诗歌、谚谣在教学中的作用1、巧用诗歌,生动形象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比较枯燥的历史课,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新课教学的导入,先声夺人。如在学习《开元盛世》时,首先出示

4、了杜甫的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同学们朗读完这首诗后,提出问题:“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其意思是想有所作为,励精图治,使唐朝更加兴盛。正是由于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经济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那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呢?当时社会又繁盛到何等景象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学习《开元盛世》,就这样通过唐诗《忆昔》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唐开元年间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盛世图。学生们带着疑问、兴趣进入到学习中来了。2

5、、巧用诗歌,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求知欲。如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中,大运河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首先出示了两首唐朝人的诗,一首是唐朝李敬芳的《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另一首是唐朝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计多”。简单解释这两首唐诗的意思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两首诗对大运河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隋朝的灭

6、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这两首诗和由此引出的问题上来了。就这样通过把诗歌引入到课堂中,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活化了课堂教学。3、巧用诗歌,变复杂为简单焚书坑儒是《秦王扫六合》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于理解,易主观臆断。为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在课堂上列举了两首《焚书坑》诗,一首是唐人章碣写有《焚书坑》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另一首是无名氏的《焚书坑》诗云:焚书只是要人愚,人未愚时国已墟。惟有一人愚不得,又从黄石读兵书。从后人的两首焚书诗可以看出,秦始王的“焚书

7、坑儒”丝毫没有阻挡大秦帝国的灭亡,只留下一个两千多年来为人讥笑的话柄,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教训,愚民不能巩固统治。秦始王“焚书坑儒”的暴政受到历朝历代人民的谴责就这样在学生嘻笑怒骂中深入到了学生的心中。4、巧用谚谣,激发好奇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学不疲。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为了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