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

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

ID:11251480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_第1页
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_第2页
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_第3页
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_第4页
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论文摘要:通过试验发现生物系统用排除剩余污泥方式除磷的能力有限,当进水TP≥5mg/L时要保证出水TP≤0.5mg/L是困难的。采用活性污泥外循环方式对释磷的污泥进行回流,通过提高SBR系统污泥浓度的方式来提高除磷能力的试验表明:当MLSS=5g/L、循环污泥量=1/8系统污泥总量时,在进水TP≤11mg/L、TN=45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总磷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而且该系统出水NH3-N≤3.6mg/L,对总氮去除率≥86%,同时获得了最佳的除磷和脱氮效果。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泥外循环SBR系统除磷脱氮BiologicalPhosph

2、orusRemovalCapabilityinSBRSystemUsingExternalRecycleofActivatedSludgeAbstract:Ititedcapabilityforphosphorusremovalbymeansofexcesssludge,anditisdifficultforeffluenttoachieveTP≤0.5mg/LinthecaseofinfluentofTP≥5mg/L.Atestadeineansofexternalrecycleofactivatedsludgeandphosphorusremovalcapabil

3、ityprovedbyincreasingsludgeconcentrationinSBRsystem.Theresultsshog/L,andrecycledsludgequantityis1/8oftotalsludgeamountinthesystemg/LandTN=45mg/Lininfluent,.freelg/LandTNremovalrate≥86%ineffluent,andthusobtainingtheoptimalresultinsimultaneousremovalofphosphorusandnitrogen.Key;phosphorusre

4、moval;nitrogenremoval目前生物除磷的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分析发现:①根据生物除磷理论.freelg/L)水质指标数值淀粉70COD(mg/L)349~639葡萄糖170TN(mg/L)40~56奶粉160氨氮(mg/L)33.6~43.8尿素50TP(mg/L)6.36~13.4KH2PO430pH6.5~7.5NH4Cl110温度(℃)24~26.5Na2CO390②运行工况试验运行工况见表2。表2运行工况运行方式厌氧搅拌好氧曝气缺氧搅拌后好氧曝气沉淀、排水、闲置运行时间(h)3.54.02.51.01.0投加污水量(L)9.01.0(排水、排泥)

5、SBR反应器污泥路线1#几乎不排泥,但每天因指标测试将导致SBR系统200~300mL混合液的损失,预计SRT=50~80d。2#按图1方式运行。沉淀排水后将反应器固体总量的1/8排至厌氧反应器。在厌氧反应器中加入2L污水进行厌氧搅拌,泥水分离后的释磷污泥在SBR系统好氧曝气阶段再循环回流到反应器,将富磷污水进行化学处理。3#沉淀排水后,将反应器固体总量的1/8作为剩余污泥外排。注:SBR反应器混合液的最大体积为16L。③研究方法将经实验室驯化后的污泥分装在3个SBR反应器中,按表2设计的工况运行。3个反应器在初始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启动运行,连续运转60d,追踪测定进

6、水、出水氨氮、NO3-N、TP、COD以及好氧末期系统的SV30、MLSS等指标。④分析方法COD:美国HACH-COD测定仪(用重铬酸盐标准法GB11914进行校正);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NO3-N:戴氏合金还原—纳氏试剂比色法;TN:K2S2O8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TP:抗坏血酸—钼酸铵比色法。2结果与分析2.1SBR系统处理效果比较3个SBR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的处理效果见表3。①对COD的去除从表3可以看出,3个SBR反应器出水COD都达到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污泥停留时间、污泥循环方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②

7、脱氮从表3可以看出,3个反应器出水的氨氮都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相对而言3#反应器总氮去除效果较差,原因主要是该系统泥龄较短,MLSS浓度较低(见图3、表4),这种反应条件既不利于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积累,也不利于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2]。2#反应器按SRT=8d的方式从SBR系统排泥,但经过释磷后又循环回到反应系统,因此污泥性质和1#反应器相似,属长泥龄系统,硝化菌含量相对较高,利于硝化、反硝化的顺利进行,具有理想的脱氮效果。③除磷从表3可以看出,1#反应器除磷效果明显低于2#、3#反应器,尽管3#反应器总磷去除率可以达到8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