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

ID:11257730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_第1页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_第2页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_第3页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初探摘自:《启智网》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时下在我市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乡镇学校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法仍然流行,故而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笔者经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导读----导思----导议----导结----导练"师生教与学双边密切配合这样的五步教学法。事实证明此法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帮助。下面笔者就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法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第一步

2、,导读。我这里说的导读不仅仅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而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读和课后自学。课前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前,自己先主动学习新知识,并作一定的预习笔记,如划出重难点、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解决书上的习题等。随后,带着预习结果听课。实践证明,有备而来的主动接受知识效果明显的优于没有预习的被动接受知识。笔者认为,学习是学以前不懂的东西,因而课堂上着重是解疑解惑的,没必要把书上的东西一古脑全"灌"给学生。学生有准备听课,在教师的帮助下,把疑惑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前预习正是要学生先做好准备。课堂自读就是教师讲课时,为了使学生迅速及进一步理解相关

3、内容,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重要方式。现在历史教材编写的一个优点是图文并茂、补充材料内容多,这些东西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述。因此就要求学生自读这些东西,以加深对教师讲述的理解。自读的方式有默读思考、朗读讲述和朗读记忆等。课后自学就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发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补充一些形式多样的问题,如写小论文、调查当地历史地理的变迁、收集历史老照片,上网查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这样既寓教于乐,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步,导思。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的有机统一。"主导作用的

4、要害是启发性,即循循善诱;主体地位的核心是独立思考"。这一步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吃透理解教材,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每一课,提出一些层层推进、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诱导性问题。以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我在上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关于拿破仑的更多知识,便于给拿破仑一个客观的评价,我打破常规,马上把本册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的第一个内容"著名音乐家"就提前上了,让学生自学学习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并回答问题:这首交响曲是专门为谁而写的,后来贝多

5、芬为什么把总谱扉页上写的"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呢?通过前后两课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拿破仑了。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三个步骤:1、他是什么时候的人;2、他做了什么事;3、给他一个恰当的结论。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学任务就在师生交融的氛围中愉快完成,最后使"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旧有教学模式成为历史。第三步,导议。这是发挥教与学两个环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及将一节课推向高潮的关键。在诱导思考阶段,往往会出现教师在重点讲解、诱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时,同样的问题学生有"横看

6、成岭侧成峰"的现象。对这种情况切忌武断的一刀切,不妨让学生各抒己见,亦可展开自由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一刀切既伤害了学生的感情,也伤害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这是水平和能力的检验,是贯彻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或辩论时,对学生的看法应及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靠近。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也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这一步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对学生而言,课堂讨

7、论或辩论调动了其不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史的兴趣,锻炼了其口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课堂气氛。第四步,导结。即教师简明扼要的引导学生将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这一步要求教师语言精炼、引导合理、条理清晰、逻辑层次分明和重难点突出。方式可以是教师唱独角戏,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总结或提问学生回答等。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的《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我是这样唱"独角戏"的:"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用彩色粉笔划出战争性质)。在战争过程中,虽然一批清军爱国将领,如邓世昌

8、及爱国士兵的奋勇抵抗,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