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ID:11262223

大小:4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_第1页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_第2页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_第3页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_第4页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中外政治思想史论文题目: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的意义院系:人文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号:10S016058姓名:韩宗凯时间:二〇一〇年十二月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的意义[摘要]本文从孟子的性善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和孟子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孟子和谐思想,探讨三者相互作用与联系,剖析孟子和谐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社会现实,为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益的启示和借鉴。[关键词]孟子性善论和谐思想当代意义一、孟子的性善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人性,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人性善恶问题是古代人

2、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而孟子是首创“性善论”的思想家“,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即人所天生有“四心”。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就是说,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心理是人特有的,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性中固有的东西。第二,人性中固有的“仁、义、礼、智”这些天然素质是道德的本源,

3、由此孟子给人性以“善”的价值判断。人因天生有四心”,故“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凡是具备这种萌芽的人,并将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燃烧之火,终必不可不灭;像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孟子由此给人性以善的价值判断,“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第三,人性是善的,但可能随环境变更。正如孟子所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指出人性的善良正好像水性的向下流。人没有

4、不向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当然,拍水使它跳起来,可高过额头;挡水使它倒流,可引上高山。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使它如此的。人可以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在孟子看来,人本性善,之所以为恶,均因形势所迫。二、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在性善论基础上,孟子对人们传输天赋尊严、教以人伦和义礼之学,对管理阶层劝导保民而王、制民恒产等治国理念,提出构建社会和谐思想理论。孟子认为,人们只有基于仁义道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一种彻底融洽和谐的社会状态。孟子认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提出“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5、而已矣”。孟子主张以社会成员做到重仁义,轻私利,以达到社会和谐有序。“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所以,孟子的社会和谐论本质上是一种仁义和谐论。譬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基于人性本善,将仁爱推己及人,以爱自己亲人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提倡“与人乐乐”、“与众乐乐”,反对“独乐乐”和“与少乐乐”,使整个社会成员和谐相处,形成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孟子为实现社会和谐开出了不少良方,他强调君臣协调、君民同乐、尊贤使能、父爱子孝、夫唱妇和、兄友弟

6、恭、朋友有信、克己利人等社会准则,社会成员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保持人际关系融洽、协调,进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孟子社会和谐思想,不仅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而且在中国民众中潜在的影响既深又广,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至今仍对我们维持和谐的社会秩序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很重要的启示。第一,对于经济发展的启示。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若人们生活没有保障,生机难以维持,就诱发社会违法犯罪,就影响人际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养生丧死无憾,

7、王道之始也”。因此,首先应发展经济,保障人人有“恒产”,使百姓富足、殷实,才能衣食足知礼仪,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从先哲的这些思想中不难看出,我国现阶段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使全国人民富裕了,才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第二,对于实现社会稳定的启示。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孟子曾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任何一个和谐社会,都必须关注、重视弱势群体及其生存状况,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我国当前主要矛盾是

8、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拉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实现这部分人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不然构建和谐社会将是空中楼阁。孟子重视弱势群体以达到社会稳定的思想对我们很有启发,我国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关注、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