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

[专题]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

ID:11262706

大小:1.06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11

[专题]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_第1页
[专题]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_第2页
[专题]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_第3页
[专题]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_第4页
[专题]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蝶鞍区域病变影像诊断与分析策略解剖定位的策略与分析步骤:1、首先识别垂体腺与蝶鞍。2、明确病变是位于鞍内、鞍上、鞍下、鞍侧。3、如果位于鞍内,蝶鞍是否扩大。4、一旦肿块定位明确,分析病变影像特征:囊性?实性?5、有无异常血管。6、有无钙化。7、建立鉴别诊断。垂体腺冠状位图像显示垂体腺位于鞍内,通常女性垂体腺略大于男性,女性腺体上缘饱满,男性轻度凹陷。起源于垂体的异常病变包括垂体腺瘤、Rathke’s囊肿、颅咽管瘤。垂体柄垂体柄下细上粗,垂直连接垂体腺与下丘脑,起源于胚胎残余,起源于垂体腺的病变同样可以发生于垂体柄。

2、在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细胞肉芽肿,成人可以是转移瘤、淋巴瘤等。垂体发育来自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来自口咽膜外胚层Rathke’s囊,另一部分来自下丘脑的漏斗,两者于胚胎第2个月时融合。Rathke‘s囊的前壁细胞增殖形成垂体前叶的结节部,结节部由前叶突起围绕垂体柄生长而成,后壁不增殖形成中间部。而下丘脑的漏斗由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的轴突构成,自视交叉与乳头体之间的灰结节下伸,呈中空结构逐渐变细延续为漏斗茎,同结节部合成垂体柄。垂体柄上端膨大形成正中隆起与灰结节相连,向前下走行,经鞍隔孔进入鞍内与垂体后叶相连接,腺垂

3、体结节部环绕其两侧。正中隆起是下丘脑与腺垂体间血管联系的重要部位。视交叉视交叉是鞍上池又一重要结构。像横行“8”字。属于神经胶质组织,起源于该部位最常见肿瘤为神经胶质细胞瘤。脱髓鞘病变---特发性多发性硬化是欧美国家另一常见病变,这些病变均可以导致视交叉增大。下丘脑位于脑底部,组成三脑室侧壁与底部,常见病变:胶质瘤,在儿童以错构瘤、生殖细胞瘤、嗜酸细胞肉芽肿多见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是这一区域非常重要结构,侧面观呈“S”形。由于穿过颅底、经过海绵窦,称为海绵窦上段。其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动脉扩张可以起源

4、于此。颈内动脉先天性变异可以位于颅底中线区域。海绵窦海绵窦外壁由两层构成(图3,4):浅层是硬脑膜内层,坚韧致密;深层的前半部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V1)、上颌神经(V2)和下颌神经(V3)的神经鞘及它们之间的膜状结缔组织构成,深层的后半部由三叉神经半月节及Meckel's囊的上半(内有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构成。在Meckel's囊的内面,有类似蛛网膜颗粒的物质伸入海绵窦腔中。常见病变为神经鞘瘤、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颈动脉海绵窦瘘。脑膜脑膜包绕海绵窦,两侧厚于中部及下部,最常见肿瘤就是脑膜瘤,

5、其次是硬脑膜转移,感染性病变好发于基底部脑膜,结核性脑膜脑炎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变,结节病是最常见的非感染性炎性病变。蝶窦蝶窦位于垂体腺下方,内含空气,由粘膜和骨壁组成。斜坡位于后方,蝶窦癌起源于蝶窦粘膜,病变包括鳞癌、腺样囊性癌。脊索瘤是起源于斜坡,软骨肉瘤、骨肉瘤以及转移瘤均可以起源于该区域。蝶窦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可以通过海绵窦进入颅内。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位于鞍内,直径小于10mm。图示典型病例:T1WI显示直径3-4mm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鉴别诊断:垂体微腺瘤orRathke’s囊肿(有时很难区分)。M

6、RI平扫诊断微腺瘤敏感性约70%,泌乳素增高,无论是发现微腺瘤如否,采取的治疗都是相同的,因此MRI平扫没有发现微腺瘤,增强MRI不是必须要做的。扫描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病变。对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增强是必不可少的。MRI平扫可以发现70%微腺瘤,增强MRI扫描可以把假阴性从30%降低到15%,但这并不能改变患者的治疗情况冠状位T1、T2,以及T1增强前后对比。该患者只是在MRI增强后才发现微腺瘤。垂体大腺瘤高度>10mm,通常为实性,肿瘤增大可以伴有坏死或出血。肿瘤增大向上可以突破鞍膈压迫视

7、交叉,由于肿瘤质地较软,通过鞍膈可以形成明显凹陷,形成“8”字征或“雪人”征。这一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垂体大腺瘤与脑膜瘤。蝶鞍扩大也是这两种肿瘤鉴别的重要征象。垂体大腺瘤合并出血肿瘤位于鞍内向鞍上池生长,形成“8”字征,并显示液-液平面。鞍膈倾斜角度对于肿瘤定位非常有用。右侧T2WI图像显示鞍膈自外向内逐渐增高,提示肿瘤位于鞍内向上生长。肿瘤位于鞍山向下生长,鞍膈形态正好相反。通常诊断垂体大腺瘤都是比较容易,有时脑膜瘤与之表现类似。图示为脑膜瘤,无鞍膈受压“8”字征,均匀一致强化。垂体大腺瘤经蝶窦手术。术中MRI,

8、了解肿瘤组织是否完全切除。由于硬膜上的压力高于下部,垂体大腺瘤进入蝶窦。侧面受侵累及海绵窦是垂体大腺瘤另一常见表现。以下征象表明垂体大腺瘤海绵窦受侵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包绕>50%,(而脑膜瘤通常为压迫颈内动脉)。2、海绵窦外侧缘与对侧比较明显移位。3、颈内动脉与海绵窦外侧壁之间形成软组织影。影像老师告诉我们常见病变的少见表现比少见病变要常见。垂体腺瘤是中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