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7春秋学期《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doc

福师17春秋学期《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doc

ID:11271634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福师17春秋学期《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doc_第1页
福师17春秋学期《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doc_第2页
福师17春秋学期《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doc_第3页
福师17春秋学期《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doc_第4页
福师17春秋学期《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师17春秋学期《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V1.()是指读者由于作品意蕴的感染,而继共鸣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A.共鸣B.净化C.领悟D.延留2.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其中,()是指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A.作品形象的异变B.情感的异变C.思想观念的异变D.

2、作品情节的变异3.()就是把过去的经验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或意念)在某种新刺激下唤醒,再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A.灵感B.直觉C.想象D.联想4.()在叙述故事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又有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A.事件B.情节C.人物D.场景5.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A.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B.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C.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3、的关系D.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6.()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A.现实型文学B.理想型文学C.象征型文学D.想象型文学7.()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A.共鸣B.净化C.领悟D.延留8.()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或用一物代另一物,或用一部分代全体。A.夸张B.对比C.借代D.用典9.()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

4、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A.共鸣B.净化C.领悟D.延留10.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A.达尔文B.马克思C.弗洛伊德D.恩格斯11.()是指文学作品在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使之达到净化与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A.共鸣B.净化C.领悟D.延留12.()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A.现实型文学B.理想型文学C.象征型文学D.想象型文学13.()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

5、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A.意识B.无意识C.灵感D.直觉14.()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A.心理学批评B.语言学批评C.文化批评D.审美批评15.()是艺术构思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A.想象B.联想C.直觉D.灵感二、多选题(共15道

6、试题,共30分。)V1.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因而文学接受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读者进行文化价值阐释、品味或品评兴趣的属性。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包括(),以及宗教价值、哲学价值等方面。A.民俗学价值B.社会学价值C.历史学价值D.政治学价值BCD2.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它的基本特征有()。A.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B.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C.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D.最强调韵律性BC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包括()。A.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B.典型环境逼迫人物行动,制约人物性格发展C.典型

7、人物对环境的反作用D.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BCD4.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A.是一种情感性评价B.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具有超功利性C.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D.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BC5.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这些心境产生的原因有()。A.社会生活状况B.个人境遇C.读者的身体状况D.

8、自然环境因素BCD6.直觉与灵感的区别有()。A.灵感不是“不要”而是“省略了”推理过程,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强的推理能力B.灵感是艰苦思索的结果,直觉却是对事物的突兀判断C.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D.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却是得到一种推测性的洞察CD7.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包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