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重点整理

民法总论重点整理

ID:11273637

大小:393.51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7-11

民法总论重点整理_第1页
民法总论重点整理_第2页
民法总论重点整理_第3页
民法总论重点整理_第4页
民法总论重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总论重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法总论第一节民法绪论一.民法的语源1.历史沿革社会分工和财产私有产生商品经济,民法是为了调整商品经济而产生的A.罗马私法【市民法---万民法(国际私法)---融合(查士丁尼法典)】B.拿破仑市民法典C.德国民法典2.中华法系无民法(改革开放前)原因:A.诸法合体,民刑不分;B.思想尊儒,等级制度,政治制度从而强调义务本位;C.重农抑商的政策,自然经济(计划经济)3.民法自清末修法后引入中国,翻译时去掉了“市”字二.民法的概念大陆法系中民法没有一致的概念民法:调整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三.民法的分类1.实质民法

2、:不拘形式调整法律地位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规范,均为处理民事关系的依据形式民法:民法典为主2.广义民法:包括商法在内的全部民法规范,如我国的民法狭义民法:除商法以外的民法规范3.普通民法:通指民法典,即起母法作用的法典。即指对法律主体,适用范围,事项不做特别限制的法特别民法:只适用于特定主题,范围,事项的民法规范,在民商合一国家,商法为民事特别法,我国除民法通则外均为特别法4.自然法民法:全面客观地反应,保护,促进经济基础发展的处于应然状态的法律实在法民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修伪,完善的正在施行的处于实然状态的法律第二节民法的调整

3、对象一.法律调整对象概述1.法律调整:通过法律来规范,约束人们行为,对人们行为的法律后果赋予权利义务关系,使在行为前可对行为后果作出合理的行为预期2.决定调整对象的依据:主要为社会关系(人与人发生的在社会中的各样联系),将有相似性质或相同调整方式的关系用一种规范调整,即法律二.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民法通则第二条(1986年版)缺陷:A。以公民代替了自然人,缩小了法律调整的范围,民事关系与国籍没有什么关系B.将财产关系置于人身关系之前,缺少人文关怀(维护公有财产的价值导向为当时时代

4、的特征)45C.语言,立法技术上的缺点,平等主体的主体?1.平等主体的理解A.法律地位(资格)平等,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或隶属关系B.意思表示自由,不受相对人的限制C.受法律的同等保护D.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不是实指具体的平等2.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A.人身关系:指基于人格和身份的社会关系/自然人基于相互之间的人格和身份而产生的社会关系B.人格:指生物意义上的人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人的一种资格或状态组成要素:物质(生命,身体,健康)精神(姓名,肖像,名誉,荣誉,自由,隐私等)C.人格权:存在于自己人格上的权利*人格利益:与人格不可分离的关系上享有的社会

5、利益*人格权特征:a人格权是支配权,绝对权b是专属权,与人生不可分离,转让,抛弃,继承D.身份:指自然人在特定群体中所处的地位,其功能在于对人进行区分,区分的目的在于赋予其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分类:亲属法上的——亲属关系:固定的,基于血缘相对的,基于契约关系亲属法外的E.身份权:基于自然人的身份所享有的权利*身份权特征:绝对权范畴,但不同于人格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义务表现或资格F.人身关系的特点:a与人生紧密相连,不得分离,转让,抛弃,继承b不直接体现为经济利益,又间接地与经济利益相连,可能构成财产关系发生的前提或依据,人身关系受损往往导致主体财产

6、关系受损3.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A.财产关系:以财产为媒介而产生的法律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环境之中B.可作为民法上媒介的财产的特点:a对主体具有效用(有使用或者是交换价值)b具有稀缺性c能为人力控制支配d具有合法性,即法不禁止持有,流通C.财产关系存在的形式a财产所有——静态b财产流转——动态以所有法为核心的物权法,和以合同法为核心的债法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D.分类a有形财产关系:有形有体,质量,三维空间的财产b无形财产关系:无一定质量,空间,但有财产价值的财产,如知识产权45第三节民法的本质一.民法是调整市民关系的法

7、1.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直接面对面的平等主体间的关系——市民社会通过国家中介发生的社会关系——政治国家A.市民社会:平等主体—个人意志,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B.政治国家/公共(权)社会:定义:为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而行使公共权力的社会空间国家意志,主体间不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个人意志(利益)服从公共意志(利益)C.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私法:保护市民社会中的人的权益*公法:保障公共权力行使,维护公共利益2.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公共权力的行使是为了保障市民社会中人的权利而存在的,任何权力法律行使的终极关怀

8、都是为了主体自身二.民法是私法1.公法私法划分标准:未有统一定论公法以公共权力的行使为目的,一般为强制性规范;以维护个人利益为目的的为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