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

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

ID:11295783

大小:4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1

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_第1页
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_第2页
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_第3页
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_第4页
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全文显示(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其他类1999年:YE)当前库: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其他类1999年元剧套曲曲调、引子与尾声特征散论【原文出处】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原刊期号】199805【原刊页号】74~79【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199902【作者】张正学【内容提要】元剧套曲由具有固定特性的曲调联缀而成,但由于曲调的音律及元剧的某些联套惯例等因素,各曲调的使用频率极不相同;元剧各宫调套曲的第一曲几乎都是固定不变的,第二曲、有时甚而第三、第四曲绝大多数

2、时候也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元剧套曲有“引子”曲调和“准引子”曲调,而人们一般不知元剧套曲有此特点,当是因于“误会”;元剧套曲一般都用尾声,但有时也可以用一般曲调代作尾声,只是能够、尤其是经常能够代作尾声的一般曲调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常以满足一定的联缀方式为先决条件。【关键词】套曲/曲调/引子/尾声【正文】元剧套曲所用曲调(通常称“曲牌”),研究者们已经说过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了,但是将现存所有元剧套曲所用之曲调放在一起,借助电脑的帮助分析研究其运用规律似未曾有过,而这恰恰又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因为运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应是最为可信的。本文即是运用此种

3、方法研究元剧曲调使用规律的一种尝试,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曲调如所周知,元剧套曲都是由具有固定特性的曲调联缀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曲调是构成元剧套曲的一个个的“单元”。那么,元剧套曲究竟有多少个这样的“单元”?对此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各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笔者用电脑对现存元剧的152个剧本的629套套曲(注:《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两书共收162个元剧剧本,但其中明初贾仲名等人所作的《桃李升仙梦》等10个剧本非“元剧”。又:《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其曲实为一标准套曲,但一般都不把它当“楔子”看,此姑从之而不算套曲。)进行统计,结果是:除

4、名异实同及明显错误的外,其共用曲调大约258个(注:元剧所用曲调大约268个,但【仙吕·端正好】仅用于“楔子”,双调【拨不断煞尾】用于《西厢记》的两本之间,双调【楚天遥】(《黄鹤楼》第二折)、南曲【马鞍儿】(《望江亭》第三折)、【青歌儿】(《降桑葚》第二折)、【柳摇金】(《庄周梦》第二折)、【驻云飞】(《黄花峪》第一折)、【月儿高】(《东坡梦》第二折)和不明南北曲的【撼动山】(《智勇定齐》第一折)以及不像曲调的“禾词”(《黄鹤楼》第一折)均仅用作穿插在套曲间的“小曲”,故元剧套曲所用曲调仅258个。拙文《关于元剧套曲的三个问题》(《河北师院学报

5、》1997.1)说元剧所用曲调277个,有小误,当以此为准。),其中一般曲调226个(大石11,黄钟13,南吕18,商调12,双调64,仙吕30,越调27,正宫18,中吕27,般涉3(注:这其中,有8个曲调只被它宫所借用,它们是:黄钟【贺圣朝】、南吕【干荷叶】、【金字经】、中吕【齐天乐】、【山坡羊】及般涉调【哨遍】、【耍孩儿】、【煞】。),不知宫调3(注:【鲍老催】、【单雁儿】(【中吕】有【鲍老儿】、【古鲍老】,【仙吕】有【双雁儿】、【雁儿】,不知其间是何关系)和【迓鼓儿】。),“尾声”曲调32个(黄钟1,仙吕3,中吕5,大石2,越调2,商调5

6、,南吕4,正宫3,双调7)。考察一下元剧套曲各曲调的使用状况,我们发现,它们的使用频率极不相同。上述226个所谓一般曲调,约有50个仅仅使用过一次,但却有15个曲调的使用次数在一百以上。在这些曲调中,使用次数最多因而显得最为活跃、最引人注目的20个依次为:【正宫·滚绣球】(207)【正宫·倘秀才】(167)【中吕·上小楼】(166)【仙吕·混江龙】(153)【仙吕·点绛唇】(151)【仙吕·油葫芦】(149)【仙吕·天下乐】(148)【双调·新水令】(139)【般涉调·煞】(132)【仙吕·赏花时】(121)【仙吕·金盏儿】(117)【仙吕·寄

7、生草】(117)【仙吕·后庭花】(114)【中吕·煞】(107)【双调·雁儿落】(100)【中吕·醉春风】(97)【中吕·粉蝶儿】(96)【双调·得胜令】(92)【正宫·端正好】(91)【南吕·牧羊关】(87)元剧套曲各曲调的使用情况之所以如此不同,主要是由各曲调的音律及元杂剧的某些联套惯例等因素造成的。先看曲调音律。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是调门的高低。我们知道,元杂剧的唱曲是用笛来定调的,而笛有七调,七调之中,“小工调”调门适中,最适于笛师吹奏与演员演唱,故而元剧套曲的曲调,凡是属“小工调”(至少是兼属于“小工调”)的,使用次数就远比不属“

8、小工调”的为多。上述使用次数最多的20个曲调,除各家说法有异的双调的【新水令】、【雁儿落】、【得胜令】及南吕的【牧羊关】外(注:元曲各宫调所属笛色失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