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ID:11298412

大小:3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_第1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_第2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_第3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_第4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1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目标的战略之举和必由之路。要把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推动经济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努力把唐山建成全国重要的精品钢生产基地、现代化工临港产业基地和中国北方新型建材基地。二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把唐山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加大关键技

2、术攻关和引进力度,抓好高速动车组扩能、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产业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五年内物流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托幼等行业,推进城乡社会养老幸福工程,更好地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把唐山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  (二)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转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实施科技

3、创新工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谁创新谁光荣、谁创新谁有位、谁创新就支持谁的浓厚氛围。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推进“院士联谊”“假日博士”等柔性借智工作,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三)着力推进以曹妃甸为龙头的沿海开发开放。到“十二五”末,曹妃甸新区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以上,并带动唐山湾“四点一带”区域经济总量翻一番以上。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

4、推进专业化煤炭、矿石、油气、集装箱等泊位建设,使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五强,建成环渤海地区国际性能源和重要原材料集疏主枢纽港。同时,配套推进水、电、路、讯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拓展港口腹地,提升承载辐射能力。二是加速产业聚集。吸引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战略投资者落户,突出抓好首钢京唐钢铁二期、大型石化炼化一体化、华润曹妃甸电厂二期、中粮精炼糖、北控海水淡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建设。三是加快唐山湾生态城建设,为聚集产业和人口创造条件。四是推动沿海与内地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

5、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三是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未来五年,力争完成2000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让35%的农民住进新民居。同时,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打造良好人居环境。四是加快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村进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资金专业合作社试点。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  (五)着力推动城镇建设上水平、出品位。一是优

6、化城市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同时大力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构筑起现代城镇发展体系。二是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科技、体育、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和便民设施,努力使城市人均公共服务资源占有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城市一流标准。三是提升城市形象。加快环城水系公园、广场建设和周边区域整体改造,抓好世博园园址、文化广场、奥体中心、新火车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设,打造南湖景观大道等一批景观示范街,各县(市)区也要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和特色街区。四是繁荣城市经济。着力推进金融街、星级酒店、高端写字楼、商贸综合体以及总部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城市产业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在城

7、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五是加强城市管理。  (六)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重点县(市)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治理,积极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抓好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三友集团化纤公司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发展再制造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三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河流、矿山等重点领域生态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