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

ID:11300350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_第1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_第2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_第3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_第4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空气》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结构来说: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空气是众所熟知的气体,学生在小学就对空气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

2、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②过程与方法:a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b培养学生注意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3、重点、难点和关键:学生自主设计

3、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二、说学情:初三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动态变化中,学生在小学已经对空气有一些认识,并且经过初中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在一个实验或学习小组,以期整体推进。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

4、得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对空气的直观深入的认识。2、学法:①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合作学习法,在实验小组中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手段选用:选用恰当的实验教具,借助课件生动的呈现使课堂“活”起来。四、说教学程序:1、设置情境:放映幻灯片出示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接

5、着(展示一只空塑料袋)问学生袋中有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以有关空气的谜语和生活导入,说明空气的存在,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趁热打铁继续向学生提问“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它有哪些性质,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再引出另一个问题“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到,那你能不能想办法证明它的存在?” 放映红旗飘飘、风吹草低见牛羊、发生在美国南部的飓风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这样通过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探究:提出问题:两百多年前拉瓦锡就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那

6、么我们如何用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呢?设计实验:讨论探究→选择用品→组装装置讨论探究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①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要想测氧气的体积,就要想办法把氧气分离出来)。②是把氧气以外的物质消耗掉,剩下的就是氧气。③是把氧气消耗掉,看少了多少。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探究二:消耗氧气的最佳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①用动物呼吸消耗氧气。②用可燃物的燃烧消耗氧气。讨论探究三:燃烧结束后,怎样才能证明气体少了多少呢?学生选择用品:蜡烛、红磷、水、酒精灯、广口瓶、橡胶塞、

7、燃烧匙、烧杯、水槽等。组装装置:动手实验:实验结束后打开塞子,把燃着的木条伸到剩余的气体中。学生分组选择仪器药品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报告讨论结果。目的是培养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增进学生间友谊和凝聚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3、表达交流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红磷燃烧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燃着的木条伸入现象   结论 介绍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学生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做出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互相交流: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瓶内原来空气体积的多少呢?各实验小组可能出现的现

8、象有:1/3、1/4、1/5、1/6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处理等综合能力。正确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