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论文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论文

ID:11301704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论文_第1页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论文_第2页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论文_第3页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论文.freel,长135.5m,高60.405m,其自2002年10月下旬大规模开挖以来,上、下部位的地质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露与验证,据此,在工程地质条件重新分析及与前期资料对比的基础上,现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介绍如下。1基本地质条件1.1地形地貌索风营坝址区为峡谷地形,两岸由两层高大雄伟的顺河陡崖组成,在两陡崖间为T1y3泥岩形成的缓坡台地,T1y3台地沿层面倾向上游。河谷呈基本对称的“U”型河谷,其以强烈的崩塌及溶蚀作用为主,漫滩分布零星且窄小,阶地残缺不全,共3级阶地隐约可见。坝址区河流流向N7

2、~10°E,枯期河水位高程758-762m,河水面宽54~75m,水深5~10m。1.2地层岩性岩层倾向上游,从上而下,洞室围岩岩性依次为T1y2-3厚层至巨厚层块状灰岩,T1y2-2-2中厚层灰岩,T1y2-2-1薄层灰岩,T1y2-1-3极薄-薄层灰岩。从上至下,岩层单层厚度逐渐变薄,层间炭质薄膜逐渐增多,薄、极薄层灰岩夹层及层间错动极其发育,局部兼有揉皱现象。岩层产状略有变化,近河岸N70~80°Pa)ff’C’(MPa)(MPa/m)T1y2-3厚层灰岩,块状结构。微新27.01212650.250.701.21.2II6000T1y2-2

3、-2中厚夹薄层灰岩。层状结构。微新27.08.06.5450.300.651.01.0III14000T1y2-2-1薄层灰岩,薄层状结构微新27.06.04.0420.320.550.80.6III23200T1y2-1-3极薄、薄层层灰岩岩,夹炭质层。极薄层状结构。微新27.05.03.0400.320.550.70.5IV2500(1)以上参数未考虑溶洞影响。(2)岩体综合抗剪强度指完整岩体强度,层面及裂隙方向强度不能用此表。(2)局部结构岩体稳定分析①顶拱:同前期分析,层间错动fj2、fj5与N70°E,NPa)NNE、NEE、NN。T1y

4、2-2-2有泥膜层面0.450.02集中于fj2~fj5之间,间距20-30cm。T1y2-2-1中炭质及黄色泥质夹层0.280.002间距5-6m。T1y2-2-1中一般层面0.450.02间距10-20cm。T1y2-1中炭质夹层0.300.005间距0.7~1m。T1y2-1中一般层面(含炭质薄膜)0.350.01间距0.1m。2.2厂房涌水涌泥预测(1)K11岩溶管道的涌水,因其地表积汇水面积有限,估计一般流量20L/s,汛期最大涌水200L/s。(2)河水位以下开挖时,厂房基坑涌水除受K11岩溶管道的岩溶水补给外,尚接受河水倒灌,其进口主

5、要沿岸坡顺层小溶洞、溶蚀裂隙及零星的小管道等。河水倒灌是地下厂房基坑涌水的主要形式及来源。(3)沿fj5、fpd2-4-1发育的溶洞中有黄色粘土及块石等洞室充填物,其下游侧揭露出口倾向厂房内汛期地下水活动加强,充填物将向厂房滑落,形成涌泥、涌水等不利地质现象,影响施工安全。2.3处理建议(1)T1y2-3厚层灰岩,为II类围岩,围岩基本稳定,支护措施需考虑局部因裂隙切割而可能产生的掉块、风化及施工爆破影响,其主要分布于顶拱,建议喷锚支护;T1y2-2-2中厚层灰岩,为III1类围岩,围岩稳定性稍差,顶拱建议喷锚加钢筋网,边墙喷锚支护;T1y2-2-

6、1及T1y2-1-3薄、极薄层灰岩,为III2-IV类围岩,围岩稳定性差,其分布在边墙部位,建议喷锚加钢筋网。目前开挖揭露的顶拱,设计方面主要进行喷锚支护,锚杆长度有9m、6m两种,间距2.4m,喷钢纤维砼或聚丙烯砼(C25)15cm。(2)对局部结构块体加强支护,宜采用长预应力锚杆为永久性加固措施,顶部锚固深度最深应切穿fj2,到达厚层灰岩一定深度,顶拱下游侧及下游边墙锚杆方向应尽量切穿并垂直fj5、fpd2-4-1、fj6等结构面,并采用快速监测方法对块体稳定进行监测。T1y2-2-1及T1y2-1-3层位建议加系统长锚杆。目前设计方面对岩壁吊

7、车梁位置布置了预应力锚索,但顶拱的围岩未作加强处理,安全度可能不够,应密切关注变形监测情况,同时需对下游边墙已出现的变形破坏,采用物探手段了解变形松动圈厚度,尽快加强监测,清除已严重变形破坏的岩体,采取预应力锚杆、锚索等加强支护等措施。(3)对岩溶管道水宜采取抽排,对河水倒灌以堵为主的处理措施。岩溶管道水处理重点在于K11岩溶系统;河水倒灌处理则主要是对靠河侧岩溶管道进行封堵,同时对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帷幕灌浆,对尾水洞未能作帷幕灌浆的地段应在岩体表层作砼喷护。(4)对开挖揭露的岩溶管道、溶蚀带、断层等需局部深挖回填或灌浆处理。安装间上游边墙的K11

8、溶洞,在开挖过程中为处理之重点,宜在开挖之前,在厂房区外对岩溶管道水进行引排后,对其进行灌浆充填,并用长锚杆加固。目前厂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