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doc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doc

ID:11584999

大小:3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2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doc_第1页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doc_第2页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doc_第3页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doc_第4页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摘要: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自2002年10月下旬大规模开挖以来,各部位地质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露及验证,据目前地质情况分析,整体围岩稳定,但存在局部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岩溶涌水、河水倒灌等工程地质问题,需根据各类情况作进一步的加强处理。关键词: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处理0前言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布置于右岸,包括引水隧洞、厂房、主变洞、尾水隧洞,为3洞3机形式,总装机容量600MW,受断层、岩溶、层间错动等影响,地质条件较复杂,加上交通洞、施工支洞的布置

2、,地下洞室纵横交错,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其中地下厂房跨度24m,长135.5m,高60.405m,其自2002年10月下旬大规模开挖以来,上、下部位的地质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露与验证,据此,在工程地质条件重新分析及与前期资料对比的基础上,现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介绍如下。1基本地质条件1.1地形地貌索风营坝址区为峡谷地形,两岸由两层高大雄伟的顺河陡崖组成,在两陡崖间为T1y3泥岩形成的缓坡台地,T1y3台地沿层面倾向上游。河谷呈基本对称的“U”型河谷,其以强烈的崩塌及溶蚀作用为主,漫滩分布零星且窄小,阶地残缺不全

3、,共3级阶地隐约可见。坝址区河流流向N7~10°E,枯期河水位高程758-762m,河水面宽54~75m,水深5~10m。1.2地层岩性岩层倾向上游,从上而下,洞室围岩岩性依次为T1y2-3厚层至巨厚层块状灰岩,T1y2-2-2中厚层灰岩,T1y2-2-1薄层灰岩,T1y2-1-3极薄-薄层灰岩。从上至下,岩层单层厚度逐渐变薄,层间炭质薄膜逐渐增多,薄、极薄层灰岩夹层及层间错动极其发育,局部兼有揉皱现象。岩层产状略有变化,近河岸N70~80°W,SWÐ20~35°,靠山内N65~80°E,SEÐ2

4、0~25°。1.3构造11右岸地下洞室涉及的主要断层有f2断层,该断层及两侧与之平行的结构面主要对引水隧洞进口段有较大影响。其余地段层间错动、夹层极其发育,如目前揭示的fj2~fj6,及fpd2-4-1等。T1y2-3内仅见裂隙发育,局部层面偶有泥膜;fj2,为T1y2-3/T1y2-2-2分界面,厚度变化较大,性状时好时差;T1y2-2-2内主要有fj5及小断层fpd2-4-1,均较连续,厚度大,泥质充填,性状差,并局部岩溶;fpd2-4-1倾角陡于岩层。fj6,为T1y2-2-2/T1y2-2-1分界面,性状

5、其本同fj5;T1y2-2-1、T1y2-1-3岩层均薄,层间夹层及层间错动极其发育,厚度大于1cm的间距在0.7-1m左右,连续,多有软化现象,fj3、fj4仅为其中的略具代表性的两条,fj4厚度达10~30cm,一般层面则多有炭质薄膜。厚层、中厚层灰岩中裂隙少量发育,以NNE、NEE两组陡倾裂隙为主,厂房区除少数较大裂隙充填有泥质,局部并有溶蚀现象外,一般裂隙以方解石充填为主,面平直粗糙,宽小于0.5cm,连通率小于30%,主变洞或近地表多有夹泥现象。薄、极薄层灰岩,方解石脉及隐节理发育,间距小于0.1m。1

6、.4岩溶水文地质据前期钻孔勘察,地下水位近岸边为761~762m,靠山内为763m左右,一般高于河水位1~3m,水力比降1~2%,为地下水补给河水动力类型,地下水低平带宽大于230m。岩溶主要沿断层、裂隙及顺层发育。最大岩溶为K11岩溶管道。经前期勘探,其在PD2-2底板下分布长达70余米,最低高程在762m左右,主要沿N70°E裂隙发育,呈一缝状岩溶管道,宽度1~2m,下部顺层发展(fj5及fpd2-4-1),形成倾向河流的带状岩溶管道,其主要出口可能有多个,Sb4、Sb6等。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2.1

7、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析从开挖揭露的情况来,前期预测的地层岩性和主要结构面同开挖后的情况是一致的,主要差别在于分界线、结构面的具体位置,产状及性状略有差异。(1)围岩分类及整体稳定性围岩基本分类同前,为II-IV类。顶拱以II-III1类为主,根据开挖揭露情况展示图统计,T1y2-3(厚层灰岩)占56%,T1y2-2-2(中厚层灰岩)占44%。T1y2-3厚层灰岩,层面不发育,稳定性较好,为II类围岩;T1y2-2-2中厚层灰岩,结构面发育一般,稳定性稍差,为III1类围岩。边墙,以III1-IV类为主。上部为T1y

8、2-2-2中厚层灰岩,属III1类围岩;中部为T1y2-2-1薄层灰岩属III2类围岩,下部为T1y2-1-3薄、极薄层灰岩,岩体较破碎,层间夹层发育,稳定性差,属IV类围岩。综上所述,厂房区无大型断裂,且均为灰岩,岩层层厚成为影响围岩分类的主要因素,其虽II至IV类围岩均有,但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关键部位顶拱为II、III1类围岩,对洞室稳定有利,厂房的围岩整体稳定。岩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