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临床探讨

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临床探讨

ID:11329890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临床探讨_第1页
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临床探讨_第2页
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临床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3例,对患者采取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法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同时采取椎管减压或者是脊髓探查治疗。对于爆裂型患者,同时常规行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36个月不等的随访。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椎体平均高度和脊髓功能改善状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确切的临床效果。

2、【关键词】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胸腰椎骨折;临场疗效近年来,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使得临床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与关注,导致胸腰椎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以及坍塌压伤等【1】。胸腰椎骨折往往会伴随发生脊髓等神经损伤,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临床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较多,虽然也能够给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其预后并不十分理想。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疗法的应用,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表现出了较大的价值,临床效果和预后都较为理想【2】。我院就对后路钉棒系统内

3、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2岁。患者的病程在8h-7d之间,33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由于高处坠落致伤,有11例患者由于交通事故致伤,有4例患者由于砸伤致伤。33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腰椎骨折,有8例患者发生胸椎骨折,有10例患者同时发生胸腰椎骨折。对患者按照Denis分级【3】进行分级,结果为:19例爆裂型,12例为压缩型,2例为骨折脱位。对患者按照美国脊髓神经损伤协会

4、(A-SIA)评定【4】分级,结果为:3例A级,4例B级,6例C级,13例D级,7例E级。33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合并有血气胸、骨盆骨折以及四肢骨折缝其他系统的损伤。1.2临床方法在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5】,检查结束后,在全身麻醉或者是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对患者采取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依照X射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的结果,对部分患者同时采取椎管减压或者是脊髓探查治疗【6】。对于爆裂型患者,同时常规行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进行治疗【7】。所有患者手术

5、治疗结束后,均采取常规负压引流48小时,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静养4-6周的时间。2结果33例患者术后均进行了为期6-36个月不等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随访表明,患者治疗前的Cobb角为18°-40°,Cobb角平均值为23°,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为1.6°-8°,Cobb角平均值为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椎体平均高度,前缘为32.5%,后缘78.5%,患者治疗前的椎体平均高度,前缘为91.5%,后缘98.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

6、疗后没有出现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的脊髓功能改善状况与治疗前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胸腰椎骨折患者脊髓功能对比ASIA分级A级B级C级D级E级治疗前346137治疗后1年124793讨论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胸腰椎骨折病症往往合并有椎管狭窄,并且伴随有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因此,进行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椎管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减压。临床上对于椎管的直接

7、减压方式有后外侧入路和前路减压,这两种减压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创伤较大,出血较多的缺点,并且该方式容易造成医源性神经损伤和减压不彻底的隐患。间接减压采取的是后路内固定的方式,该方式能够达到消除患者椎管内位物的目的。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法有助于骨折愈合、畸形不复发,以此来防治后遗症的发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法操作简单、手术进行实践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快【8】。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来说,采取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的最佳时机为骨折发生后2周时间内,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越早进行手术越好,越

8、早手术就能越早对椎管进行减压、对骨折进行固定,这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都具有很大的好处。如果在骨折发生2周之后,对患者采取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虽然患者的椎体高度在治疗后也可以恢复,但是此时患者椎管内的骨块由于发生率纤维化和有机化,很难进行复位,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在骨折2周后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加大手术难度,增加对患者造成神经损伤的风险【9】。因此,在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入院治疗,争取在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患者采取后路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