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

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

ID:11342337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_第1页
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_第2页
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_第3页
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_第4页
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杜甫与唐诗的格律之美  格律诗是“带着镣铐的舞蹈”。不带这一镣铐,就不是格律诗,而是别的艺术品种了,但如果带上镣铐却没有跳好舞,那就不成为艺术,或不成为高明的艺术了。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说,杜甫是这样的一位大师——他在格律许可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些规律,跳出了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舞蹈”。  格律对于杜甫,不是镣铐而是道具。他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娴熟地挥舞着这一道具,演出了一幕幕生动的活剧。他甚至还对这一道具即格律本身进行了有意识的更新改造,从而达到了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可以这样说,只有杜甫,才真正地从成为格律的主人。他的诗作

2、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格律成就了诗人的伟大,而诗人创造了格律的完美。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之美  诗的格律,就是形式方面的规则。掌握了这些规则,我们不但可以分析一首格律诗在形式方面的特点,感受其形式之美,还可以根据这些规则学习创作格律诗。格律诗的主要规则,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  一、篇章结构方面的规则,主要是:  篇有定句——8句(律诗)或4句(绝句)  句有定字——每句7字或5字  对于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格律诗来说来说,这一规定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一句一字不能多,当然也不能少。(也有每篇超过8句的律诗,叫做“排律”,不常见,也有每

3、句6字的律诗,叫做“六言律”,也不常见。)  为什么格律诗要定句定字呢?换句话说,定句定字在文艺美学上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美感包括两个要素:自由和规则。古体诗比较自由,但规则不够。古体诗当然也能够给我们以美感,但美感是主客体互动的结果,古体诗读得多了,听得多了,我们对美的敏感程度就会降低。而后起的格律诗既有一定的规则,也有一定的自由,读起来唱起来听起来和古体诗有一定的差别,这就可以给我们以新鲜的美感。  二、语言修辞方面的规则,主要是  韵有定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规则:一、偶数句押平声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二、必须押同一

4、平声韵部所属的字,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必须对仗——律诗8句,可分为四个单元。每一单元叫做“一联”,八句四联,分别称“首、颔、颈、尾”。其中颔、颈必须对仗,首、尾可对可不对。对仗,就是一联的两句之间,必须在平仄、词性、结构、意义等方面“相对”,即平仄相反,词性相同,结构相近,意义有变化。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  律诗为什只押平声韵而且不能换韵?这也可能是出于三个原因:一是可以和平仄通押且可中途换韵的古体诗拉开距离,一是因为律诗的篇幅比较短小精粹,如果平仄通押或换韵,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成整体。一是因为平声更具有平衡感,不像仄

5、声那样有较大的调值起伏。这三个方面都可以和格律诗的其他特征要素,例如“对”、“粘”、“对仗”等具有平衡感的要素协调一致,从而达到特定的美感境界。  三、平仄运用方面的规则,即  字有定声——因其所在位置不同,每一字就必须按既定规律使用平声或仄声,并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这些规律比较复杂,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起 起,是指一首格律诗如何开头。起,是由一首格律诗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来决定的。这个字如果是平声,就叫做“平起”,如果是仄声,就叫做“仄起”。例如,杜甫的七律《登高》,第一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急”字是仄

6、声(入),因此,《登高》这首诗就是“仄起”。又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一句“巴山楚水凄凉地”,“山”字是平声,因此,这首诗就是“平起”。起,是格律诗的首要规律。因为起决定了一首诗的基调,起字决定了,这首诗的其他部分的平仄,也就基本确定下来了。起,相当于一首乐曲的“起调”,它决定了这支乐曲的主旋律。有了主旋律,整首诗的各个部分就有了灵魂,就能够相互协调和谐,从而达到美听的效果。另外,格律诗每一句的第二字,也可以叫做“起”。  汉语基本上是以双音节为节奏单位的,在这个单位中,重音是落在第二个音节上的,这个重音是该单位的重心

7、,表达了更多的信息,因此,起调的重任,就自然地落在了第2个音节上。  2、收 收,是指一首格律诗的每一句应如何收尾,即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运用平仄的规律——格律诗的偶数句,即律诗的第2、4、6、8句,绝句的2、4句,其收尾字必须入韵,而且必须用平声韵,必须用同一韵所属的字。偶句入韵的同时,奇数句(首句除外)必须不入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押韵本来是自由和自然的产物,先民们在歌唱时不会先考虑“规则”。“规则”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但格律诗不同。人们总结了古体诗和乐府诗的创作经验,提炼出一系列规则,在创作之先学习这些规则,在创作中使用这

8、些规则,这才有了格律诗。如果说,民歌是天籁,格律诗就是“人为”。  3、交 交,是指格律诗的每一句之内,都应遵循平仄两两交替的规律。即“平平与仄仄”或“仄仄与平平”相互交替的规律。例如,平起(首句不入韵)七律的第一句,按这一规律,应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