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显示 11机自职1 彭金

全息显示 11机自职1 彭金

ID:11351910

大小:38.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全息显示  11机自职1 彭金_第1页
全息显示  11机自职1 彭金_第2页
全息显示  11机自职1 彭金_第3页
全息显示  11机自职1 彭金_第4页
全息显示  11机自职1 彭金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息显示 11机自职1 彭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办公自动化姓名:彭金班级:11机自职1学号:1110113118日期:2012/12/18一什么是全息显示全息显示是一种通过光线再现方式实现的真三维显示技术,真三维显示技术是在真实三维空间中通过光线再现或像素填充实现的三维显示。二工作原理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

2、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三发展史1947年D.伽柏从事提高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工作。受W.L.布喇格在X射线金属学方面工作及F.泽尔尼克的关于引入相干背景来显示位相的工作的启发,伽柏提出了全息术的设想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1948年他利用水银灯首次获得了全息图及其再现象,从而创立了全息术,为此他在197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50年代G.L.罗杰斯等人的工作大大扩充了波阵面再现理论。但是由于"孪生像"问题和光源相干性的限制,1955年

3、以后全息术进入低潮阶段。激光的出现,为全息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61~1962年,E.N.利思等人对伽柏全息图进行了改进,引入"斜参考光束法"一举解决了"孪生像"问题,用氦氖激光器成功地拍摄了第一张实用的激光全息图。这样就使得全息术在1963年以后成为光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1964年利思等人又提出了漫射全息图的概念,并得到三维物体的再现。与此同时,苏联的物理学家根据李普曼彩色照相法和伽柏全息法提出了反射全息图的概念。四 全息图的分类 (1)透射全息图与反射全息图对于最通常的全息图来讲

4、,物体的像都是由通过全息图的衍射透过光所形成的,这一类全息图称为透射全息图,它是由处于记录媒质同侧的物光和参考光所形成的。如果记录媒质是浮雕型的,在透射全息图的浮雕表面上镀一层反射膜就能形成一张反射全息图。对于非浮雕型的厚记录媒质,利用分别处于介质两侧的物光和参考光,就能得到更复杂的反射全息图,通常所说的反射全息图多指这后一种。(2)计算全息图 一般全息图都是用光学方法制作的。但由于记录媒质的非线性而造成像的失真以及制造过程对技术条件的苛刻要求,使得光学全息图的质量和制作重复性存在不少问题。随着计

5、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个设想中的物体(无论多么复杂,在原则上都可以)的全息图──计算全息图。(3)彩虹全息 彩虹全息术最初是由S.A.本顿提出的。它是用激光记录全息图,用白光透射再现。根据人眼是水平排列的特点,成像只有在水平方向有视差效应。彩虹全息保留了水平方向的物体信息,牺牲垂直方向的物体信息,从而可以降低对照明光源的时间相干性的要求。它将不同波长的光沿着垂直方向色散开来,在不同高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的假彩色在现像。五 全息显示的应用13D全息投影3D全息投影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

6、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这项技术在一些博物馆应用较多。2全息照相全息摄影亦称“全息照相”,一种利用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信(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全息摄影是通过一束参考光和被摄物体上反射的光叠加在感光片上产生干涉条纹而成。3交互式多重触摸屏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它以触摸屏技术为交互窗口,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文字、图像、

7、音乐、解说、动画、录像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地把各种信息介绍给人们,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