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 一道论证题

孙宇晨 一道论证题

ID:11352934

大小:1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孙宇晨 一道论证题_第1页
孙宇晨 一道论证题_第2页
孙宇晨 一道论证题_第3页
孙宇晨 一道论证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孙宇晨 一道论证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载)一道论证题(2011-08-3115:30:41)作者简介:孙宇晨,1990年生,毕业于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0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2008级历史系本科生,历史系期间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2009年于香港中文大学交换,同年代表北大参加哈佛大学世界模拟联合国。2010年于南方周末实习,曾担任西学社社长,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团候选人,北大演讲十佳,论文RevolutionGovernmentandCapitalist受李政道博士授予君政学者称号。2011年提前毕业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

2、_4c3963470100lgzc.html一道论证题------------孙宇晨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有理想的人论证题: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  很遗憾,我不是那些某调查机构,有强大的财团支持。我无法做广泛的调查,只能以我自己作为一个例子,来勉强说明问题。  高一的时候,我是一个理科生。众所周知,学理科在中学阶段总比学文科要耗些脑子。做理科的题目也不如看小说轻松。这理所当然导致了一种倾向,在不在乎考试成绩的情况下,我宁愿选择小说,而不是选择做题。当然,很多高中的学生还不知道除了做题还有何物,更不知

3、道这世界上竟有小说可看。  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寇免有一个引诱者。别人的引诱者我不知道,也没兴趣打听,因为我已经被引诱过一次了,而且下场不太好,我不想再被引诱了。而且我还未满十八岁,在这个年龄之前,极容易再被引诱。顺便说一句,我的引诱这是王小波。  下列的现象,我相信很多人会产生共鸣。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呆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除了作文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三千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十分(六十分制);考历史的时候,遇到填空题,凡是要填反动派的,一律写上班主任的名字,凡是要填英雄一级的,类似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等等,

4、一律填上自己的名字就交卷;英语考试用中文答题;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一个人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喜欢历史,但是绝不听历史课;喜欢政治,但绝不看政治书;如果发现了全科挂红灯,自己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比他们还高;喜欢旁征博引,把《七缀集》和《管锥编》的事例记下来到处卖弄,因此作品没读多少,书名和作者记了不少;关心不了康德等人的学说(实在读不懂),就关心他们的轶事,再与朋友谈论康德的时候,俨然专家;和班上

5、的其他差同学一样,敌视优等生但是却与他们除了这点毫无共同语言,当他们请我逃课,一起去上网的时候,拒绝,然后去图书馆;为了自己仅有的尊严,拼命读书,但也经常是简介书评,然后不懂装懂,到处与人谈论自己并没有读过的书。  上面的现象,并不是所有都是我做过的事情,只是某一种人的特征罢了。可以说我的高一就这样无可挽回的过去了。高二到了,你可以猜到,一个物理二十多分的理科生,一定会选择文科。情况的确如此,而且我的高二在继续毫无挽回的流逝。  文科班的危机感没有那么强烈,除了数学仍然不懂以外,其他科考试的时候都是可以写一点的。如果说高一的我从来没有任何功利性,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的话,高二的我

6、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因为我认为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别人的承认。再加上父母的劝告,我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参加高考,在我看来,不仅不可能,而且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我积极准备,参加了第八届的新概念大赛。聪明的读者你肯定也猜到了,我落选了。  当时我有一种很自负的感觉,我一直感到自己应该拥有两个荣誉。一个是新概念的一等奖,一个是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因为我毫不羞愧的认为自己配的上这两个荣誉。而毫无疑问是痴人说梦,连去上海的资格都没有,四百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高二新概念的落选对我的打击是相当的大,我原先的自欺欺人完

7、全的破灭了,我一直相信自己可以走一条不是高考的路。而如今这条路被明明白白的堵死了。  我不是傻瓜,我要思索自己的出路。我未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未来要干什么样的事,我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理想。这些问题被摆上了桌面,现实开始逼着我解剖自己。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我一直相信这个观点。因为他们二者的根本性质是不同的。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四溢的才华为根本。尽管如此,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我开始现实起来,我认识到理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