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小学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试析中小学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ID:11367921

大小:57.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1

试析中小学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试析中小学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中小学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论文关键词:德育唯智主义主体性量化泛化对策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小学德育低效的原因,认为教育中“唯智主义”倾向、学校德育中忽视道德学习个体主体性的做法、以及德育管理中的量化泛化论文关键词:德育唯智主义主体性量化泛化对策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小学德育低效的原因,认为教育中“唯智主义”倾向、学校德育中忽视道德学习个体主体性的做法、以及德育管理中的量化泛化现象,是造成中小学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提高德育效果的一些基本对策。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标是要

2、使受教育者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发展。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思想品德是灵魂,是一切言行的指导。“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德育。“道德是照亮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总是把它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当前,各中小学普遍重视道德教育,但令教育工作者头痛的是,学校对德育投入高但产出低,学校德育明显出现低效和疲软状态,这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焦虑。

3、面对现实的德育状况,教育工作者总是抱怨: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侵蚀,使学生的道德状况江河日下。当笔者认真总结和研究它的时候,却发现社会变革和社会环境固然是影响学生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作为实施德育主阵地的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才是学生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教育指导思想上的“唯智主义”由于国际国内科技更新和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展现的知识、人才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特别重视教育的外在功能,即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发展经济所急需的各种人才。而且社会在评判和选拔这些人才时也多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才能的考核。在这种

4、社会背景下,当前的学校教育具有严重的“唯智主义”倾向,虽然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旧格局并没有被打破,许多中小学仍然是“轰轰烈烈地宣传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落实应试教育”,集中体现为普通教育中的“分数至上”与“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且把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估某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师业绩等的唯一指标。于是学校中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现象盛行:“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体育是实指标,美育是没指标,劳动教育是附加指标。”凡此种

5、种,这些轻视乃至抛弃德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为必然会导致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低效和疲软。其实,德育和智育乃至其他各方面的教育都是互相统一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开创了我国教育史的仁知统一论的优良传统。他曾说:“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很强调仁德对心智的影响,他认为“择不处仁,焉得智?《淮南子》更明确地指出:“凡人之性,莫贵于仁,莫急于智。仁以为质,智以行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仁可以规定智的活动,智可以表现仁的本质;仁智统一,这是人性所必备的。董仲舒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仁智统一论阐述得尤

6、为鞭辟人里。他认为,一个人没有仁,只有智,就犹如“狂而操利兵”,会干出坏事来;同样,没有智,只有仁,也会如“迷而乘良马”,达不到目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德智统一所作的论述具有辨证的色彩,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就是说,在教育上主张把德育和智育统一起来,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西方,现代认知学派主张人的道德判断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发展的,他们坚持德智统一论,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其认知发展进程中找到依据。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

7、过程,又会在其中显现出一定的阶段;道德发展同思维发展一样,在它们发展的连续过程中,也会揭示出阶段性的特点。皮亚杰审慎地但却很明确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是与儿童的智慧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据此,在教育中,为了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就应当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此德智统一,才能相得益彰。德智统一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人的道德判断水平与智力水平也会成正比。就是说,人们的智力水平越高,其道德判断水平也会越高;反之,一个愚昧落后的人,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品德行为的。其二,道德进步与

8、科技发展是统一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道德的进步是不矛盾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物质基础,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也享受着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科技发展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会日益提高,人们高尚品德的形成与健康心理的发展,从根本上有赖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而道德进步又会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三,人的素质具有整体性,各种素质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人的素质是由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