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ID:11382795

大小:3.57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07-11

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_第1页
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_第2页
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_第3页
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_第4页
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中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教学要求及目的]:了解中西方美学史上几大学派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世界文化、生活、艺术的影响,目的在于吸取他们的精髓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及难点]:1.各派的美学观;道家的“不以物挫志、而以物为春”;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孟子的“充实之为美”;楚骚美学的中的“悲剧精神”。[教学方法及时数]:采用讲授、讨论的教学方法,共4学时。第一节 墨子的美学思想一、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站在小生产者狭隘的功利主义角度。从“兼爱”的观点出发来阐述自己的美学观,使其美学思想得到下层人

2、民的拥护。(一)美学思想的核心是“非乐”(否定音乐之美)。墨子这一美学观点包含着肯定和否定的矛盾,重心是落在否定审美和艺术活动上。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墨子从乐器制造、演奏和欣赏三个方面去陈述“非乐”的理由。第一节 墨子的美学思想1.制造乐器;2.演奏;3.欣赏艺术活动众诸侯只好卷旗息鼓带兵回去,褒姒不禁抚掌大笑总结:审美和艺术活动是“亏夺民之衣食之财”,因此“仁者不为也”。墨子这种观点的形成,包含着对美肯定和否定的矛盾,从以下二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墨子“非乐”观点是以肯定艺术的美感为前提,承认音乐之乐,文章之色这些审美活动中的基本事实,才会导致人们的颓废。

3、其次,墨子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灾祸迭起,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站在小生产者狭隘的功利主义立场,希望统治阶级把精力、时间用在兴利废弊、消除祸患的事业上,而不应沉溺于丝竹管弦之乐上,因而否定其美,颇得下层人民的拥护。(二)认识到美的事物的使用价值先于其审美价值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总结:从墨子的美学观我们可以看出:墨子看到了贫富悬殊所造成的人间苦难,看到了统治者沉迷于声色之乐,民不聊生的事实,却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归结为审美和艺术活动的本身,这显然没有抓住根本原因。但他“非乐”的观点实质是为了兴利除害,有益人民。第一节

4、墨子的美学思想第二节道家美学一、道家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派别之一。指以老庄为代表的,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的观点对待审美与艺术的美学思想。1.美学观:“美必须生于无为的自然。”“自然、无为、素朴”就是美的本质特征所在。因而道家强调顺其自然规律,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而达到了人生自由境界,便是一种审美境界。实例分析:A、一棵树怎么成为美;B、哀跆辞官;第二节道家美学2.道家美学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道家音乐主要是在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和庄子提出的聆听“天籁”、“地籁”、“人籁”的天道音乐。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他认为,美

5、好的音乐应使人内心和谐平静,而这种平静又能够使人的内在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天籁就是自然本身,是最美的音乐。它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精神构成和文化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中国文化艺术创作的影响,可以说使艺术文人们在创作中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及高度,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应当是道家美学在此方面的最好概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的写照,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笑

6、傲风月”的隐者形象”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第二节道家美学3.道家美学对人生态度的影响。提出“不以物挫志”,而“以物为春”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超功利的态度,达到的完全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境界。4.道家美学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承认美的相对性。在老子眼中,美与丑相比较才存在,两者没有不可超越的鸿沟。运用辩证的观点于审美实践,不仅在中国美学史上,就是在世界美学史上也具有开山的性质。总结:道家的美学观有是也有非。“是”比如,他从世俗所认定的美中分出了假美,如美的外表不一

7、定有美的心灵。“非”是他的美学思想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以“无为”为口号,要人民安于被统治的现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由老子创建的道家美学,经过庄子的发展,使其成为与儒家美学双峰对峙的一大潮流,此后的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的发展,都与这两大潮流有关。第三节儒家美学一、儒家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派别之一。孔子开创的以儒家“仁爱”学说为基础的强调个体的心理欲求与社会伦理规范相统一的美学思想。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探索其派的美学观。第三节儒家美学(一)孔子的美学思想1.美学观。“里仁为美”即人具有仁、义、理、智、忠、孝、义等高尚品质为美。2.“音乐”是实现“仁”的重要手段。

8、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