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说课稿(zizhi)

信客说课稿(zizhi)

ID:1139147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信客说课稿(zizhi)_第1页
信客说课稿(zizhi)_第2页
信客说课稿(zizhi)_第3页
信客说课稿(zizhi)_第4页
资源描述:

《信客说课稿(zizh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信客》,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下面我将从七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讲述的是民国时,住在上海郊区的“信客”帮助在外谋生的同乡送信时发生的故事。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

2、信客。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二、说学情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再加上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比较厚重,要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确有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课前充分预习十分必要。文中“信客”这一特殊职业的人生经历对充满好奇的少男少女们来说,无疑是新奇有趣的,所以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本课以“诚信”为主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已存在不够诚信的现象,通过个性化阅读文本,他

3、们也能够对“诚信”有所感悟。三、说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的魅力。所以结合本单元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知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品格,从而了解信客的优秀品格。2、感受信客诚信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过程与方法:在自主

4、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即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客的品格与精神,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四、说教学重难点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品读佳句,赏析语言,深入体会文章语言。作为难点。把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作为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5、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1、情境创设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在思想产生共鸣。2、诵读品味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粗读、选读、精读,让学生在朗读

6、中感受语言的魅力。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为此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如下学法:1、整体感知法:让学生能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捕捉重要信息。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3、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

7、作探究。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现代电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电话,手机,QQ,微信,电子邮件……一个都能少。但说到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信客俨然成了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的《信客》将为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信客为远行的人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难的远行者。”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那苦涩而又凄美的人生。板书课题《信客》此导语的设计,使学生对信客这一职业充满兴趣,并从感性上

8、对信客生涯有一个整体印象,多媒体展示信客图片,又能把学生的思绪引向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二)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1966年入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学习,后留校任教。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借我一生》等。此环节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作者----余秋雨(设计目的:余秋雨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畅销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带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