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实验指导书(2007)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2007)

ID:11392733

大小:25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1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2007)_第1页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2007)_第2页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2007)_第3页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2007)_第4页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2007)_第5页
资源描述: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200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一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并观察、分析有关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等重要物理现象;2.分析并验证预紧力对带的工作能力的影响;3.理解转速、转差速以及转矩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绘制带的滑动曲线及传动效率曲线。二、实验原理简介:如图1所示,两个直径相等并具有卸荷功能的V带带轮分别安装在实验机的固定和可移动支座上。实验前可通过螺旋调整机构使移动支座沿滚珠导轨方向左右移动,从而保证安装在主、从动轮上的V带获得所要求的预紧力。1-光电传感器;2-主动带轮;3-V带(Z型);4-移动支座;5-从动带轮;6-闪光灯;7、8-螺旋调整机构;9-紧定螺钉;10、11-信号盘(从动);12

2、-加载器;13-支架;14-光电传感器;15-滚珠导轨;16-固定支座;17、18-信号盘(主动);19-联轴器;20-微型电动机。图1微型带传动实验机结构简图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和扭力杆(A)驱动主动轮,并经V带使从动轮、扭力杆(B)一起转动。调节加载器输入电压的大小,即可改变加载器上的电磁吸力,从而实现改变V带负载的目的。带传动是依靠V带与带轮接触表面间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由于工作时V带两边的拉力不相等(),这样就使得V带在沿带轮接触弧上各个位置所产生的弹性变形也各不相同,从而使V带(弹性元件)-12- 在运转过程中相对于带轮表面必然要产生一定的微量滑动,即所谓弹性滑动。其滑动量的

3、大小通常用滑动率ε%来表示。即:当时,有:(1)式中:,分别为主、从动轮的线速度;,分别为主、从动轮的基准(计算)直径;,分别为主、从动轮的转速;为转差速(即滑动转速)。显然,实验条件相同且预紧力F0一定时,滑动率的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F1与F2之间的差值越大,则产生弹性滑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当V带在整个接触弧上都产生滑动时,就会沿带轮表面出现打滑现象,这时,带传动已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打滑现象是应该避免的。滑动曲线上临界点(A或B)所对应的有效拉力,是在不产生打滑现象时V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通常,我们以临界点为界,将曲线分为两个区,即弹性滑动区和打滑区(见图2所示)。图2带传动滑动曲

4、线图图3滑动曲线及效率曲线图实验证明,不同的预拉力具有不同的滑动曲线。其临界点对应的有效拉力也有所不同。从图2可以看出,预紧力增大,其滑动曲线上的临界点所对应的有效拉力Ft也随之增加,因此V带传递负载的能力有所提高;但预紧力过分增大势必对V带的疲劳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三、实验参数的测量原理1.转矩测量测量方法如图4所示。信号盘2、3均开有弧形通孔,套筒左端固定在扭力杆A处,右端与信号盘紧固;信号盘3在扭力杆B处固定。-12- 工作时,随着载荷的增加,扭力杆的扭转角变大,从而使得两个信号盘上的弧形孔相互重叠的部分增多,也就是说通过的通光弧也愈长,然后经过光电传感器和测试仪进行脉冲发送与检测,并经

5、标定量化处理后,即可测定转矩的大小。2.转速(n1,n2)测量转速的测量也是通过光电传感器和信号盘来进行的,当信号盘转过一周所需的时间为T(秒)时,测试仪可根据公式(2)进行计算处理,得到转速:(转/分)(2)1-套筒;2-信号盘(1);3-信号盘(2);4-光电传感器;5-扭力轴。图4转矩检测原理图3、转差速n0的测量(1)闪光测速法此法比较直观,便于观察(见图5)图5闪光测速法原理图-12- 从动轮上装有一个闪光灯,当主动轮每转一周时,该闪光灯即闪亮一次。如果带传动没有弹性滑动,即,可以看到闪光点在一固定位置(B点)不动;如果存在弹性滑动,则看到闪光点朝着与从动轮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而

6、一分钟内闪光点转过多少圈即为转差速的数值。(2)测试仪检测根据上述的转速测量方法(见公式(2))分别测得和后,由公式(3)计算可得值。四、实验曲线的绘制1.绘制滑动曲线(3)在主动轮上,以FC代表主动轮转矩,则FC与有效圆周力Ft存在以下关系:(4)在实验中可求出不同负载情况下所对应的Ft(见公式(4))和(见公式(1)),再以Ft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各对应点,并连成光滑曲线。根据其变化趋势,该曲线可分为弹性滑动区和打滑区。不难看出,在弹性滑动区内,曲线是近似线性关系;而在打滑区则是急剧变化的曲线。两者连接处的切点即为临界点(如图2所示)。该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即为带传动在不产生打滑

7、情况下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即V带的有效拉力)。2.绘制效率曲线带传动效率的计算公式为:(5)η——传动效率FC——主动带轮转矩(kg·cm)FL——从动带轮转矩(kg·cm)ε——滑动率,以ε%表示n1,n2,n0——分别为主、从动轮转速以及它们的转差速,单位:转/分根据公式(4)和公式(5)分别算出对应的Ft、,然后以Ft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绘出(Ft,)的对应点,并连成光滑的效率曲线(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