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20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ID:11401002

大小:2.75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18-07-11

20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_第1页
20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_第2页
20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_第3页
20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_第4页
20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无符号双字节乘法运算子程序实验二BCD码与ASCII码转换实验三P1口实验实验四数码显示实验实验五8279键盘显示接口实验实验六8259中断控制器实验110实验一无符号双字节乘法运算子程序一、实验目的:熟悉MCS-51指令系统,学会使用KeilC编程软件。熟悉汇编语言编程。二、实验设备:EL-8051-III型单片机实验箱。三、实验内容:(1)在(R2R3)和(R6R7)中输入双字节无符号整数。(2)将(R2R3)和(R6R7)中双字节无符号整数相乘,积存入R2R3R4R5中。(3)连续或单步运行所编程序。检查R2R3R4R5中的内容是正确。四、实

2、验原理:R6R7´R2R3R4R5BABABA(B)®R2(B+B+A)®R3(R4+A+A)®R4R5五、实验调试1、打开Keil,新建Keil项目;2、选择CPU类型为ATMEL中的AT89C52单片机;3、根据流程图新建汇编源程序(*.asm),并保存;4、在项目管理器窗口(projectwindows)中,将新建的ASM源程序添加到“sourcegroup1”中;5、在Keil中选择“project”→“buildtarget”菜单,编译汇编源程序,如有错,修改后重新编译;6、选择“debug”→“start/stopdebugsession”菜单,进入程序调试环境;7、按“F1

3、1”键,单步运行程序,观察“projectwindows”中,寄存器R0~R7的变化情况,最后验证R2R3R4R5无符号双字节相差的结果是否正确(可和程序/附件计算器的相乘结果对比)。110六、参考程序110实验二BCD码与ASCII码转换程序一、实验目的:熟悉MCS-51指令系统,学会使用KeilC编程软件。熟悉汇编语言编程。二、实验设备:EL-8051-III型单片机实验箱。三、实验内容:将本人的班号学号以压缩的BCD码的形式由低到高存放在50H开始的单元中,如11050941班,学号为01的同学,将11®50H、05®51H、09®52H、41®53H、01®54H。然后编程将50

4、H~54H中压缩的BCD码转换成ASCII码,并由低到高存放在60H开始的单元中。四、参考程序110实验三P1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输出输入使用方法。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二、实验设备:EL-8051-III型单片机实验箱。三、实验内容: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2.P1口做输入口,接八个按纽开关,以实验箱上74LS273做输出口,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四、实验原理:P1口为准双向口,P1口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入位或输出位。作为输入位时,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803

5、1中所有口锁存器在复位时均置为“1”,如果后来在口锁存器写过“0”,在需要时应写入一个“1”,使它成为一个输入。可以用第二个实验做一下实验。先按要求编好程序并调试成功后,可将P1口锁存器中置“0”,此时将P1做输入口,会有什么结果。再来看一下延时程序的实现。现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一是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本实验系统晶振为6.144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12÷6.144us即1÷0.512us。现要写一个延时0.1s的程序,可大致写出如下:MOVR7,#X(1)DEL1:MOVR6,#200(2)DEL2:DJNZR6,DEL2

6、(3)DJNZR7,DEL1(4)上面MOV、DJNZ指令均需两个机器周期,所以每执行一条指令需要1÷0.256us,现求出X值:1÷0.256+X(1÷0.256+200×1÷0.256+1÷0.256)=0.1×10⁶指令(1)指令(2)指令(3)指令(4)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X=(0.1××10⁶-1÷0.256)/(1÷0.256+200×1÷0.256+1÷0.256)=127D=7FH经计算得X=127。代入上式可知实际延时时间约为0.100215s,已经很精确了。五、实验原理图:110P1口输出实验P1口输入实验六、实验步骤:执行程序1(T1_1.ASM)时:P

7、1.0~P1.7接发光二极管L1~L8。执行程序2(T1_1.ASM)时:P1.0~P1.7接平推开关K1~K8;74LS273的O0~O7接发光二极管L1~L8;74LS273的片选端CS273接CS0(由程序所选择的入口地址而定,与CSO~CS7相应的片选地址请查看第一部分系统资源,以后不赘述)。七、程序框图: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通过发光二极管将P1口的状态显示110八、参考程序:110实验四数码显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