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

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

ID:11455279

大小:38.3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2

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_第1页
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_第2页
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_第3页
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_第4页
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课程编号:JC3313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应用适用专业:物流管理教学模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计划学时:36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素质课,信息处理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信息化的基础,两者的结合就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本课程讲授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手段及技术发展,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企业ERP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ERP的发展、原理、实施效益、实施过程、运行管理及其相关的其他先进管理理念。重点掌握ERP的实施理念、方法及过程。培养学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方

2、法,熟悉ERP在实际企业中的运行过程及其具体操作的能力。二、培养目标《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立足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熟悉企业各个业务模块的业务要求、掌握各业务模块的业务流程、并在具体ERP系统上分业务、分岗位、分角色应用ERP系统。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专业能力目标1、理解ERP的概念与特点、ERP技术的发展及基本原理、ERP在企业中的应用;2、了解生产制造企业典型的主业务流程;3、掌握ERP系统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功能模块的主业务流程;4、理解E

3、RP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及协同工作模式。(二)方法能力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1、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2、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3、 能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进行企业信息化调研,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4、能搜集企业内部静态与动态资料,运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方法,撰写出企业业务流程图、企业静态数据表、企业动态数据表、企业基础资料表等文档。5、能根据企业各部门的调研报告,分析企业管理现状。6、能熟练操作ERP系统物流(采购、销售、库存)、生产、财务、计划等主要功能模块。7、能完成ERP系统中物流、财务等分模块实施工作。8、

4、能根据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9、根据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得到期末的各项数据报表。(三)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2、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3、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5、具有自学的能力;6、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该课程前承《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为后续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做必要的知识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模块项目编号教学项目名称学时分配合计理论学时实践学时ERP系统认知1企业认知2112ERP

5、原理认知211ERP系统使用4销售管理31.51.55ERP采购管理31.51.56ERP存货管理31.51.57产品结构管理31.51.58物料需求计划管理31.51.59工单与委外管理31.51.510工艺管理31.51.511ERP应付账款管理42212ERP会计总账管理422合计361818五、学习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操作与管理的结合。2、推荐教材汪伟ERP系统应用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3、参考资料闪四清ERP系统原理和实施清华大学

6、出版社2013年刘红军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4、学习网站http://wlkc.zjtie.edu.cn/jpkc/C107/zccs.htm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http://www.nanshan.edu.cn/glkx/erpjpk/intro.asp烟台南山学院精品课程http://erp.xaut.edu.cn/info.asp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精品课程六、教师素质1、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2、具备设计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3、具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最基本的教

7、师职业道德。七、对学习场地、设施的要求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本课程理论部分需要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过程,学生并能在图书馆或机房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实验(实训)部分需要在实验(实训)室完成。八、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考核标准见表。考核分类权重考核内容学习任务考核0.6任务学习过程考核(考勤、提问、讨论等),所占权重0.3。任务学习结果考核(作业、文档、平时测验等),所占权重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