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说课稿2012.

《鹬蚌相争》说课稿2012.

ID:11502480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2

《鹬蚌相争》说课稿2012._第1页
《鹬蚌相争》说课稿2012._第2页
《鹬蚌相争》说课稿2012._第3页
《鹬蚌相争》说课稿2012._第4页
《鹬蚌相争》说课稿2012._第5页
资源描述:

《《鹬蚌相争》说课稿20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鹬蚌相争》说课稿洛阳市实验小学王向春深入浅出说教材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鹬蚌相争》。它出自我国先秦历史著作《战国策.卷三十.燕策二》。《鹬蚌相争》讲的是蚌正张开壳儿晒太阳,鹬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双方谁也不肯让步,结果被渔翁一起捉去。这则寓言比喻双方互不相让,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选编这则寓言的意图是让学生懂得要互相谦让,不然就会两败俱伤的道理。这则寓言全文不过二百余字,语言简洁生动,寓意深刻。主要讲了三点内容:1.讲事情的起因:鹬饿了,去啄正张开壳儿

2、晒太阳的河蚌的肉,河蚌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不肯放松。从“想找点儿食物吃”“多么好的一顿美餐哪!”“鹬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立刻”这些词句可以看出鹬迫不及待地想吃蚌肉。2.讲事情的发展:双方争吵起来,谁也不肯让步。鹬蚌相争的对话极富特色,这两句话结构相似、句式整齐。“就会渴死你”“就会饿死你”和“!”表现了它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里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即“松开不松开”和“啄不啄”,这两个词语在这里既不是询问,也不是选择,在这里是威胁、毫不示弱的表现。3.讲鹬蚌相争的结果: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

3、齐捉走了。“一齐”是同时的意思,强调了两败俱伤。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狐假虎威》这些寓言故事,对寓言的特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积累了学习寓言故事的经11验。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制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三维整合说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寓言形象,体会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3.拓展文本,引导学生能运用寓言揭示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

4、启发和教育,能运用寓言揭示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读懂内容,领悟寓意;在表演和拓展中深入领会寓意。因材施教说教具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遵循注重实效、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中恰当使用CAI课件。在本课中多媒体的资源有形象直观的图片,有趣味横生的动画,有丰富的拓展文本,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达到创设情境、增大容量、丰富语言、资源共享的目的。重点突出说流程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出示“鹬和蚌”的图片,然后分别板书“鹬”和“蚌”,在书写时提醒学生注意字形;接着与学生交流对“鹬和蚌”

5、的了解。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对“鹬和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11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激发:一个翱翔在蓝天,一个生活在水中,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使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读懂内容,领悟寓意。这节课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学习活动展开: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的教学,我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内容。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并随文识字学词。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所以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

6、。如:边读边识记生字“顿”“餐”“吵”;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美餐”;指导学生书写“吵”,并用联系偏旁的方法区分音近字“啄”“捉”。通过随文识字学词,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为下面深入理解寓言故事做了很好的铺垫。3.趣讲故事,整体感知通过出示文中描写鹬蚌动作的词语首先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成一两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在学生争先恐后讲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讲的,进而启发学生:我们还可站在谁的角度讲呢?学生静思默想后很快尝试原来还可以分别站在“鹬”“蚌”“打渔的人”这些角度讲这个故事。简单有趣的语言训

7、练实际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其实就是在运用语文。二、品析语言,读懂寓意11“小故事,大道理”这是寓言故事鲜明的特点。所以学习寓言的关键就是从寓言故事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第一步:从结果入手,追溯原因首先请学生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这个故事的结果?学生读完后,多媒体出示这两句话:1.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两个捉走了。2.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捉走了。学生对比读后,很快找出这两个句子的不同点,并理解“毫不费力”和“一齐”,然后请学

8、生再读一读,体会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通过品读,学生知道用上“毫不费力”和“一齐”使句子表述更加准确;最后启发学生质疑:可以自由飞翔的鹬和生活在水中的蚌为什么会被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一齐捉去了呢?想不想帮助鹬和蚌找找原因?在学生深入阅读的期待中进入第二个活动的第二步:第二步:品析语言、培养语感鹬和蚌被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一齐捉去的原因在文中有两处体现:一处是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