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入出息念

如何培养入出息念

ID:11503806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2

如何培养入出息念_第1页
如何培养入出息念_第2页
如何培养入出息念_第3页
如何培养入出息念_第4页
如何培养入出息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入出息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入出息念壹、入出息念的培养  l·在《大念住经》中,佛陀教导入出息念的培养。他说:  诸比丘!於此,比丘往赴森林,或往树下,或住空屋,盘腿而坐,端正身体,系念在前。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  彼长入息,了知:『我长入息。』  或长出息,了知:『我长出息。』  或短入息,了知:『我短入息。』  或短出息,了知:『我短出息。』  『我学觉了全身而入息。』  『我学觉了全身而出息。』  『我学寂止身行而入息。』  『我学寂止身行而出息。』  2·开始禅修时,要舒适地坐著,当呼吸经由鼻孔入出於身体时,试著觉知呼吸。你要在鼻子的下方或鼻孔周围的部位感觉到它。不要跟随呼吸跑到

2、体内或体外,只在呼吸扫过及接触嘴唇上方或鼻孔周围的部位,觉知呼吸。如果你跟随呼吸的进入或外出,将无法使专注圆满。但是,如果你只在呼吸最明显的接触处:嘴唇上方或鼻孔周围,保持觉知呼吸,你就能够培养并圆满专注。 3·不要注意「自相」、「共相」或「禅相的颜色」。自相是呼吸中四界各自的自然特相,即硬、粗、流动、热、支持、推动等等。共相是呼吸的无常、苦、无我。这意味著不要注意「入、出、无常」,「入、出、苦」或「入、出、无我」。 4·只要觉知呼吸是一个「概念法」(不是究竟法)。「呼吸的概念」是入出息念的对象(所缘)。为了培养专注,它是你必须注意的对象。如果你以这种方式注意於「呼吸的概念

3、」并且你在过去世曾练习这禅修,也培养了功德,那么,你能轻易地专注于入出息。  5·如果你的心无法轻易地专注於入出息,《清净道论》建议你数息。这样有助於你培养专注。你应於每一呼吸之末数著:「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入、出五;入、出六;入、出七:入、出八」。  6·至少数到五,不要超过十。不过我们鼓励你数到八,因为它提醒你正在培养八圣道。因此,应该依自己的意愿在五到十之间来计数,并下定决心在这段时间内,不让心跑到其他地方。你只要平静地觉知呼吸。当你如此数息时,将发现你能够把心专注,并且只是平静地觉知呼吸。 7·如此将心专注至少半个小时之後,你应进入第二个阶段: 

4、 彼长入息,了知:『我长入息。』  或长出息,了知:『我长出息。』  8·在这阶段,你必须对入出息的长短培养觉知。这里的长或短,不是指尺度上的长短,而是指时间的长短。它是期间。你自己应该决定多久的期间称为「长」,多久的期间称为「短」。要觉知每一入出息的期间。你会注意到有时呼吸的时间长,有时呼吸的时间短。在这阶段,你所应该做的只是知道这个。不要注意「入,出,长;入,出,短」,而只是注意:「入,出」,并且觉知呼吸是长或是短。你应在呼吸   入出身体时,只觉知呼吸扫过、接触嘴唇上方或鼻孔周围的时间长短。有时整座的呼吸都是长,有时整座都是短,但是你不要故意使之长或短。 9·在这阶段

5、有些禅修者会有禅相(nimitta)出现。不过,如果平静地练习约一小时而没有禅相出现,那么,你应该移到第三个阶段:  『我学觉了全身而入息。』  『我学觉了全身而出息。』  10·这里,佛陀指导你要持续地觉知从头到尾的整个呼吸。你要如此训练自己的心持续地觉知从头到尾的呼吸。当你如此练习时,禅相可能出现。如果禅相出现,你不要马上转移注意力到禅相,而要继续觉知呼吸。  ll·如果你持续地、安静地觉知从头到尾的呼吸大约一小时,而没有禅相出现,那么,你应该移到第四个阶段:  『我学寂止身行而入息。』  『我学寂止身行而出息。』  12·若要做到这一点,你要下定决心使呼吸静下来,并持

6、续地觉知从头到尾的呼吸。你不必刻意使气息变得平静,因为如果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专注力退失。在《清净道论》里提到四种使气息平静的因素,即,   思惟、念虑、作意和观察。因此,在这阶段你所要做的是下定决心使气息平静,并且持续地觉知呼吸。以这方式练习,气息就会变得更平静,而禅相也可能出现。  13·在禅相即将出现之前,许多禅修者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大多数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非常微细,而心不能清楚地觉知它。如果这现象发生,要在你最後觉知呼吸的那一地方保持你的觉知。  14·你要省思自己并不是没有呼吸的人,事实上你有呼吸,只是正念不够强,不能觉知呼吸。只有七种人不呼吸:死人、胎儿,溺水的

7、人、失去知觉的人、进入第四禅的人、入灭尽定的人(此时心、心所及心生色法暂停作用)、梵天。而你不是其中任何一种,所以,你有呼吸,只是没有足够的正念觉知它而已。  15·当呼吸微细时,不要刻意改变呼吸使它明显,因为由於过多的努力会产生不安。如果你这么做就无法培养专注。只要如实地觉知呼吸。如果呼吸不明显,只要於在你最後觉知它的地方等著它。你将发现当你如此运用自己的「正念」和「正知」,呼吸就会重现。  16·经由培养入出息念,所出现的禅相每人并不相同,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它以乐的感觉出现,例如:  (1)棉花    (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