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

ID:11510324

大小:66.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12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_第1页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_第2页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_第3页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_第4页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连阳地区客家人历史文化概述一.客家人主要分布地域及其入迁概略连阳地区客家人主要分布于连阳三县接壤略呈长方形的广大区域,计有连县县城及附城、九陂镇、云涛镇、小水镇、西江镇、朝天镇;阳山县黎埠镇、大崀镇、七拱镇、黄坌镇一部分;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城及三江镇、寨岗镇、寨南镇、估量有人口30——40万人。客家人最早入居连阳地区的首推五代时期南汉朝的三江人黄损,官至尚书左仆射(一品),墓在三江镇境西北部梅花岭上,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书》盛称其有王佐之才,他晚年归隐三江故乡时,咏诗曰:“一别尘寰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唯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今

2、其子孙仍有部分留居三江,蝉联递嬗。除三江黄姓人外,连阳地区客家人多是在清代时期迁入。以三江、寨岗两地为例,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两广总督石琳奏建三江城(三江口寨城),改韶州副总兵为三江协副总兵,并设理瑶同知,驻三江城,城于康熙四十四年竣工。随着三江城的建立和三江协官兵的入驻,其中大部分官兵后裔留居三江,为构成三江城客家人的主要来源,今三江著姓何、罗、毛、董、肖、钟、杨、张、李等姓,皆为驻军后裔。还有城西梅村潘姓,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先后由本县寨南镇、阳山县小江镇、韶关乳源县三地迁入。寨岗镇曾、罗、李三大姓,皆于清朝期间迁入,曾姓始迁祖九粦公

3、,贡生,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从粤东河源县三篼竹村迁入25寨岗安田村,迄今已历十三世,分为四大房,后裔分居安田、山心、金鸡、社墩、铁坑、石坑崀、新埠等处,人丁繁衍,世泽彝伦,约有人丁近万人。罗姓遵奉达先公为始迁祖,原籍为粤东兴宁县大坪镇人,经辗转经惠阳、台山两县,后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77年)和道光年间先后迁入寨岗高滩坝、石坑崀,分为三大房,后裔分居高滩坝、石坑崀、官坑、独石坝、东昇村、金光村、阳山县黎埠镇大龙村、白石门村、黄坌镇雷村等地,有人丁近万人,蔚为巨族,世泽彝伦。李姓多于清代嘉庆、乾隆年间从粤东梅县松口迁入,主要分布于官坑村、

4、万角村、金光村等地,其始迁祖皆为梅县李姓同一源流,但支系不同。最著名的是金光村李姓,该世系李芳长,原籍梅县云车乡人,于清嘉庆年间迁居寨岗金光村,被遵奉为一世开基祖,至今已历七世,有人丁近500人,人才辈出,为当地著姓。阳山县黎埠镇客家人著姓有杨、邓、刘、陈、李、王、黄等姓,皆于清代嘉庆、乾隆年间迁自粤东,其中李姓在黎埠、寨岗交界处的黎埠大龙村建有李氏大宗祠一座,规模宏伟,为寨岗、黎埠、大崀等地凡迁自粤东地区客家人李姓共同遵奉祭祀的祖祠。二.客家人主要历史文化概述1.农村社区文化主要特征。在清朝、民国历今近400年间,寨岗地区客家人仍递嬗传留来自粤

5、东的文化传统,实行“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的社区制度,即共一祖宗血胤的宗族形成聚居地与“地缘关系”的邻居其他兄弟姓氏聚居地相结合的社区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在本姓“25血缘关系”的宗族内,倡导敬祖爱宗,敦宗睦族,敬老慈幼,患难相扶持;在邻居兄弟姓氏的“地缘关系”中,则倡导和睦邻里,守助相望,患难相扶持。这一“社区”制度,长时期以来,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至今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有其存在的必要社会价值。在各自姓氏间,维系社区制度的有三大支柱,一是谱牒;二是宗祠;三是祭祀。谱牒,俗称“族谱”或“家乘”等名称,一部完整的族谱,记录着一个家

6、族的世系源流、迁徙、生息、人丁繁衍、人物活动诸方面的过程,族谱反映了各个历史时代人物所处时代的种种特征和风貌,它与恒定的家族血缘递传,形成了谱牒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历史学角度看,谱牒文化、地方史、国家史是三大历史支柱,但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左祸”横行时期,却把谱牒文化视为封建糟粕而施予压制摧毁,致许多重要谱牒文献毁失,造成文化浩劫,令人扼腕咨嗟。族谱渊源甚早,学者一般都推始于《周官》,实际是《世本》为最早的谱牒著作,迨于宋代欧阳修、苏东坡创立谱牒制后,谱牒文化盛行,各姓无族不谱,到清代、民国期间仍盛行不衰。明朝中叶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

7、江西泰和人,号整庵,弘治六年,即1493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著有《整庵存稿》等书),对族谱文化有精辟的论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罗钦顺《整庵存稿》卷九第1261册第121页载:“25世久而族蕃,谱不可无作也。谱作而源委明,昭穆辨,戚疏之分著,显晦之迹彰。一展阅间,必然惕然有动乎其中者。仁让之行,诗书之业,相与敦其所为厚,廓其所未宏,则于前为有光,于后为可大,此谱之所系未可轻视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年代久了,族中人丁繁茂,修纂族谱就可以家族世系源流演变详明,亲疏分明,彰明祖先的功勋德业。后世裔孙奉读族谱时,就会从中受到启发教益,列祖列宗

8、仁爱谦让的高尚德行(注:仁者,泛爱众也);列祖列宗文化教育的成就(诗书,原泛指儒学教育,今泛指科学文化教育),以此策励自己继承和发扬祖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