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

ID:11518302

大小:1.06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2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1页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2页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3页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4页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第三课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五、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1)客观因素: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理论依据是生产决定消费。措施: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预期,有利于增加消费;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物价总水平影响消费。措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降低消费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增长。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消费。如何刺激消费?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措施:企业要考虑自己产品的性能、质

3、量、外观、包装,以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因素,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2)主观因素: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措施:国家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做理性的消费者。个人要通过诚实劳动,努力增加收入,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高,表明生活水平低。食品支出数量≠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表明食品支出的绝对数

4、量减少。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或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本因素不等于主要因素【源:2、消费类型(1)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3)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温馨提示:(1)生存资料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比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生存资料消费,也可以是高档服装、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享受资料。(2)各类消费类型之间往往是交

5、叉的。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绝对的。比如,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界限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后两者不可能取代生存资料的消费。((3)正确理解贷款消费:贷款消费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大额服务。国家鼓励贷款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措施,这也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适度的贷款消费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应该把贷款的数额控制在自己的还贷能力之内。贷款消费并不是让人毫无节制地透支生活。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

6、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贷款消费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④贷款消费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贷款利率高低相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未来收入预期有关,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与投资理财的渠道及居民理财能力有关,与价格的变动有关。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有我有”,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

7、新立异的效果。)——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是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温馨提示:(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体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同一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

8、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2)攀比心理只有弊端,求实心理只有优点,而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利弊共存。(3)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消费者“随大流”,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比”,低收入消费者模仿高收入的消费方式;从众心理往往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从众心理消费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