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想学”到“我要学”

从“不想学”到“我要学”

ID:11518462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从“不想学”到“我要学”_第1页
从“不想学”到“我要学”_第2页
从“不想学”到“我要学”_第3页
从“不想学”到“我要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不想学”到“我要学”  摘要:本文从营造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多表扬、少批评、尊重个性差异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使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  关键词:主动;被动;反思;课堂氛围;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表扬  苏联的一个教育家说:“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主动与被动在学习中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要引导其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的转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过程。记得我刚面对这样一群“

2、大孩子”时,我真有些失望,虽然早就知道这个班很差,但是差得出乎我的意料。上课没精打采,东张西望,还没下课就收拾东西想溜,作业近80%的学生都是抄的;第一次测验时很多学生想尽办法想要作弊,有些学生随便写几个选择题答案就睡觉或者干脆空白,测验成绩很不理想,全班只有十几个人及格,及格率仅25%左右,我有些没了信心,我问自己“这一班学生我能教好吗?”我告诉自己,只要有爱,学生就能感受得到,只要课堂充满魅力,学生就会被吸引。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一、激发情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

3、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散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师生关系的冷暖亲疏影响着彼此的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则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公正无私的教育之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为重要,爱可使他们抬起头走路,将感激之情迁移到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不至于因学习不好而沉沦下去。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变“不想学”为“我要学”。  二、根据学生喜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

4、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尔基说。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成了乐事而不是负担,学起来就主动、用心,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我留意到学生很喜欢听我讲故事和课外知识,就在课堂上尽量多穿插一些这样的内容,以激起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我跟他们讲法国飞行员伸手抓住一颗子弹的故事;讲到重力时,我跟他们讲威尔斯曾经写过的《失重的人》的科幻小说的内容,讲杨利伟的太空生

5、活,让学生想象在没有重力的厨房做早餐会出现什么情况……大家看完我们的课本就知道了。我一讲完,全班就静悄悄的,只有翻书的声音,显然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激发了。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做一些趣味小实验,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讲一些科学家的趣事,让学生体验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科学是很美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学习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和教学的艺术与技艺,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

6、预示着并且能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因为这个班初二的成绩很差,很多学生都对学好物理没信心。所以在上课时我尽量放慢速度,将知识点讲透、讲明白、多提问,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学生可以答出的问题提问学生,每个答对的同学都给予表扬,让学生有自豪感,慢慢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每节课都提问几个学生,表扬几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的成就感出来了,自然就有动力了,没被表扬的看到别人都受了表扬,也被激励起来了,慢慢地,我发现上课听课的,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我再找学生上黑板做

7、题或是回答问题时,学生都争着要回答。例如,我在讲《简单机械》这一节课时,讲到力臂的作图时,我说:“我需要几个助手,你们谁先学会,谁就能当我的助手。”我讲完例题后,就请会的同学上黑板前做题,结果很多同学举起手,争着要上去做,而且都做对了,我就叫这些小助手们去教其他不会的同学,结果他们教得很起劲,不会的也学得很起劲,就连下课了,同学们都还在教、在学,兴致很高。后来我上课时,学生都争着要先学会,好去教其他同学,学生有了成就感,感受到了成功,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四、尊重个性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来

8、教  “老鼠学会了猫叫,得到了猫的友谊。但狗来了,不会狗语的老鼠不知所措,只好36计――走。”在2000年中国国际科普讲坛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莱得曼为了给中国听众更清楚地讲解科学,跪在地上放幻灯片时,我们就应该能领悟到一点什么。这位老科学家用上面的寓言比喻科学工作者们不仅要学会猫语,也应学会狗语。教学工作者又何尝不是如此。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