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

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

ID:11520541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2

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_第1页
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_第2页
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_第3页
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_第4页
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  摘要:介词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词类,其主要的句法功能就是附着于其他词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主要用作状语,用来介绍跟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有关的范围、时间、方式、目的原因、角色等。本文通过描述敦煌本《搜神记》中出现的几种介词,分析其主要特征,说明其主要用法,谨以介词为切入角度,对敦煌本《搜神记》的介词使用情况做一整理和说明;并将之与上古和晚唐五代的一些用法进行简单对比,得出年代的不同。  关键词:敦煌本;《搜神记》;介词  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99-04  题名为《搜神

2、记》的小说,目前可以见到三种本子,即二十卷本、八卷本(或称《稗海》本)和敦煌本(或称句道兴本,仅有一卷)。其中,敦煌本出自敦煌石室,是《搜神记》各本中现在所能见到的出书时代最早的写本(二十卷本和八卷本都是明代前后由后人辑录而成),且未经后人改动,语料价值很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敦煌本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从语言学角度,成果鲜见。本文拟以介词为切入角度,对敦煌本《搜神记》的介词特征做一整理和说明。  一、於(于)  一般来说,介词是由动词发展虚化而来的,都可以独立充当谓语,只有“於”不行。因此,有人提出:只有“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介词。  “於”在敦煌本《搜神记

3、》中运用的非常普遍,共出现63例65处,且用法成熟而全面。  (一)表示处所、地点,相当于“在”。(此种用法最为常见)  (1)於墓所三年亲自负土培坟,哭声不绝,头发落尽,哭声不止。(敦本2)①  (2)刺史於狱中自令棒杀。(敦本15)  (3)仍於私房,教子珍解义,如不得,即?罪。(敦本22)  (4)小女遂於池内不敢出池,其天女遂吐实情:……(敦本23)  (5)角哀情不能自胜,遂拔剑自刎而死,愿於黄泉相助,以报?粮之恩。(敦本35)  文本中出现有“在於”连用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和“於”是同义并列复合词,即“在於”=“在”=“於”,仍表示处所。例如

4、:  (1)在於郭欢地边杀兄,抛著丛林之中,遂先还家。(敦本11)  (2)其天女在於阎浮提经五年已上,天上始经两日。(敦本23)  (3)昔有李子敖身长三寸二分,带甲头牟,在於野田之中,被鸣鹤吞之。(敦本23)  (二)引进动作趋向的对象,相当于“到、至”  (1)张嵩至孝,通於神明,今日孝感至诚,放母却活延命,更得三十二年。(敦本2)  (2)汝有孝心,上感於天,天使我送?一双于汝来,君宜领取,与父充药。(敦本3)  (3)时太守死女闻琴声哀怨,起尸听之,来於景伯船外,发弄钗钏。(敦本12)  (4)兄以我未学,遣我往於边先生处入学。(敦本22)  (5

5、)与辘车推父於田头树荫下,与人客作,供养不阙。(敦本27)  (三)表示时间,作“在”解  (1)管辂明日於期即至。(敦本6)  (2)於后刘泉拜元皓为京州刺史,子京为秦州刺史。(敦本14)  (3)家人惊怪,玄石死来,今见三载,服满以除脱讫,於今始觅。(敦本19)  (4)於时大王使人唤来,却欲放信还家,侍养老母。(敦本21)  (四)表示比较的对象,相当于“比”  (1)李玄在学三年中,才艺过於边先生。(敦本22)  (2)遂即却将祖父归来,精勤孝养,倍於常日。(敦本24)  (3)遂乃刻木为母,供养过於所生之母。(敦本26)  (五)表示动作所关涉的对

6、象,可不译  (1)命在於天,非我能活。(敦本6)  (2)若借问於卿,嗔怒,但向拜之,慎勿?言。(敦本6)  (3)烛灭未至之间,有一臣来逼於女。(敦本30)  二、从  用作介词的“从”在敦煌本《搜神记》中凡15例。  (1)从旦至午,哭声不绝。(敦本2)  (2)秋间因行田,露湿难入,乃从畔上褰衣而入至地中。(敦本10)  (3)遂即现身,从灵床上起来,具说委由,向侯光父母兄弟。(敦本11)  (4)若有神灵,使吾睹见,若也无神,从此永别。(敦本16)  (5)珍[因而问]曰:“君从何处来?”鬼复问珍曰:“年少从何处来?”(敦本22)  (6)其天女著

7、衣讫,即腾空从屋?而出。(敦本23)  (7)君从小已来,岂可无施恩之处?不见有一人来救君之难。(敦本32)  《汉语大字典》(缩)第349页关于“从”作介词有四个义项:  (1)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  (2)表示对象,相当于“向”。  (3)表示原因、途径,相当于“因、由”。  (4)表示凭借、根据。  纵观整个敦煌本《搜神记》一卷,15例“从”均用于第一个义项。此时期的“从”比起晚唐五代的用法,可谓单一。晚唐五代的“从”可以用作起点,例如:天人承之,从空而下,赴净饭王宫。(《祖堂集》卷一,释迦牟尼佛)可以用作原因、途径,例如:师云:“汝从飞猿岭过

8、不?”对曰:“过。”(《祖堂集》卷六,洞山和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