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 年第7 期

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 年第7 期

ID:11525232

大小:9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2

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 年第7 期_第1页
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 年第7 期_第2页
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 年第7 期_第3页
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 年第7 期_第4页
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 年第7 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 年第7 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年论坛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7期 鲁迅、郁达夫翻译观比较论□ 李 鹏  鲁迅和郁达夫均曾留学日本,在日本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这使他们的文学眼界更加开阔。郁达夫曾回忆自己“在高等学校里住了四年,共计所读的俄、德、英、日、法的小说,总有一千部内外”。①从郁达夫的作品来看,他也确实受到了包括日本私小说在内的外国文学的影响,这已为众多学者所详述。无独有偶,鲁迅在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时,也经常强调外国文学对他的影响,他说:“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②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对二人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结果:一方面是创作,一方面是翻译。这两方面的影响结果持续了鲁迅和郁达夫的一生,可

2、以说他们的创作生涯也是翻译生涯。  一、 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和认识作为翻译家的鲁迅和郁达夫,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都是极为严肃和认真的。他们都认为翻译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且具有较高的难度。鲁迅称自己的译文是在“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的状态和过程中完成的,他在翻译《死魂灵》时,夜以继日,以至“头脑昏沉”、“脖子僵硬”、“浑身冷汗”③。他说:“‘翻开第一行就译’的译者,是太不负责任了”。④他在1919年写给《新潮》杂志编辑的信中说:“翻译外国的诗歌也是一种要事,可惜这事很不容易。”⑤郁达夫也多次声称“译书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⑥他甚至认为翻译比创作还要难,他说:“对于翻译,我一向

3、就视为比创作更艰难的工作。”⑦“翻译比创作难,而翻译有声有色的抒情诗,比翻译科学书及其他的文学作品更难。”⑧他结合自己的翻译经验,觉得“翻译古典或纯文艺的作品时,比到自己拿起笔来,胡乱写点创作诗词之类,还要艰难万倍”⑨。他强调翻译要虚心,要严谨,他说:“译的时候,自以为是很细心,很研究过的了。但到了每次改订对照的时候,总又有一二处不妥或不对的地方被我发见;由译者自己看起来尚且如此,当然由原作者或高明的读者看起来,那一定错处是要更多了!所以一个人若不虚心,完全的译本,是无从产生的。”⑩鲁、郁二人严谨认真的翻译态度,源于他们对翻译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鲁迅从最初便强调翻译工作对于“改良思

4、想,补助文明”,引导国人进步的重大意义。他在《摩罗诗力说》中说,通过翻译作品,“别求新声于异邦”,可以使中国的读者感受到世界上“自觉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可见他是把翻译工作当作开启民智,改造国民性的一种手段的。鲁、郁对于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有着明确的认识,他们对待翻译工作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当时中国翻译界的一些不良风气颇为反感。他们反对“胡译”、“乱译”这种不负责任急功近利的做法,倡导端正严谨的译风。这在当时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汹涌译介入中国的浪潮中,显然有着去伪存真的积极意义。鲁迅在其翻译的科学小说《月界旅行》的书前《辨言》中指出,当时尤其是“

5、科学小说,乃如麟角。智识荒隘,此实一端。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郁达夫对当时译界的批评更为激烈,他说:“翻译,在中国似乎是最容易也没有的一件事情。⋯⋯稍稍懂一点外国文的人,更加可以来翻译,只教有一本华英字典在手头,将英文本上的字一个一个地翻出连结起来,就够了,对此人家也会称颂他是翻译专家。”lv“我们所轻视的,日本有一本西书译出来的时候,不消半个月工夫,中国马上把那一本书译出来,译者究竟有没有见过那一本原书,译者究竟能不能念欧文字母的,却是一个疑问。”lw鲁、郁二人这种对翻译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对翻译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表现出其作为翻译家的职

6、业素质和大家风范。7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二、 对翻译标准的不同倾向在翻译的标准上,鲁迅和郁达夫是有一定区别的。如众所知,鲁迅早期的翻译受到梁启超和林纾的影响,呈现出跟晚清翻译界相近的风尚。他早期译作《斯巴达之魂》、《哀尘》、《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以及《造人术》等,都流露出明显的意译倾向。但鲁迅后来认为,这些早期译作是不成熟的,并说“年青时自作聪明,不肯直译,回想起来真是悔之已晚”lx。而从1909年周氏兄弟合

7、译的《域外小说集》开始,鲁迅的翻译风格为之一变,并一直贯穿于其翻译生涯,即是其所谓的“直译”。鲁迅在多篇译作的序言中论述了直译的主张,他说:“文句大概是直译的,也极愿意一并保存原文的口吻。”(《〈苦闷的象征〉引言》)“文句仍然是直译,和我历来所采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出了象牙之塔〉后记》)“除了几处不得已的地方,几乎是逐字译。”(《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在翻译实践中,鲁迅译文也呈现出忠实于原文的效果。对于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