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

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

ID:11531802

大小:173.8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_第1页
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_第2页
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_第3页
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_第4页
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燕1,江华1,周婕2褚(1.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东营257061;2.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013)[摘要]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经济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凸现,出现了道德信仰的缺失。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结构,道德信仰缺失会造成潜在的社会危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信仰重建的原则是内外结合,双管齐下。重建的途径是以内在的道德信仰为支撑,以外在的善恶因果律实现为核心,以法制的强制为保障。[关键词]道德信仰;社

2、会转型;善恶因果律;内心信念[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51(2005)05-0054-(05)面现象大做文章,攻击党和政府,同时利用一些人的信仰危机兜售它的“法轮大法”,宣扬“末世论”,鼓吹封建迷信和愚昧,将人们引导到对抗社会、对抗政府的破坏性方向。另外,一些在转制过程中靠不正当手段先富起来的暴发户,拉大了国民的贫富差距。一些为富不仁者,抛弃往日的礼义廉耻,变得贪婪和无所顾忌,他们的行为不但没有受到社会公理的谴责和扼制,反而因为拜金主义的盛行而得到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的赞许和嘉

3、奖。这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引起人们的思索、怀疑和追问,蚕食着人们心中的道德规范。非道德主义的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以致犯罪的现象激增,严重妨碍了建立安定的和谐社会。中国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社会道德的保障。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国家,只靠法制是不可能实现社会安定这个目标的,因为人的行为主要是靠道德力量约束的,而不是靠法律来约束的。例如,绝大多数人不行窃,并不是因为偷东西被抓住要坐牢,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认为盗窃是不道德的行为。法律的惩罚机制主要是针对少数犯罪分子的。道德是人的行为受

4、社会制约的一种属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如果每个人都以不道德的一、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缺失的背景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由前现代化向现代化过渡。社会转型给伦理生活带来的特殊状况,一是由价值的多元而产生的价值紊乱,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并存,中国伦理价值与西方伦理价值的并存与冲突;二是伦理生活的原理与伦理生活逻辑的运作无力,伦理与社会、道德与生活之间失去原有的因果关联,社会生活失去其必不可少的伦理性,个体生活失去其道德性。这种情况,就是道德信仰的缺失。在中国当代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人民的

5、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社会全面、快速转型时期也凸现了各类社会问题,“德”与“得”的矛盾尤为突出。比如人际关系的逐渐商品化;社会现实中的诚信缺失,尔虞我诈严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横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遭到嘲弄和攻击,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等。大部分人对此感到迷茫、困惑和失衡,对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产生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造成了道德信仰大厦的倾斜。邪教法轮功就是利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腐败、道德失范、分配不公、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等负[收稿日期]2005201224[作者简介]褚燕(1

6、981-),女,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江华(1960-),男,北京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54手段实现其目的,那个社会就无秩序可言了。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非道德主义思潮,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并非首次,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甚至怀疑选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道路的正确性。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常见非道德主义的思潮和倾向,否定道德的约束性,蔑视道德的规范,对道德的价值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一般讲来,非道德主义盛行在社会变更时期,旧的道德规范

7、和价值受到怀疑和否定,而新的道德观念和秩序还未建立起来,于是怀疑主义与悲观主义成为主流,非道德行为社会化。在罗马帝国时期、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都有过非道德主义泛滥的社会经历。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既要加强法治建设,更要进行道德建设,双管齐下才能建立起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破除传统道德信仰的同时,新的道德信仰并没有建立,出现了道德信仰的真空和失落,整个社会陷入到道德信仰的危机中。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农业社会,支撑人们精神文化的根本价值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内圣外王”、“修齐治

8、平”等传统观念。“五四”运动以来,西方的自由、民主、科学的观念不断被介绍进来,并同我国的传统观念发生碰撞。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受到广泛宣传,但极“左”路线把它的作用夸大歪曲到极致,文革后受到冷遇也是不奇怪的。人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当下利益,这种关心是现实的合理的,但问题是在许多人心中支撑性的价值与信念没有了,儒家那些价值理论早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又因极“左”路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