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课堂充满动感

让英语课堂充满动感

ID:11535494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让英语课堂充满动感_第1页
让英语课堂充满动感_第2页
让英语课堂充满动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英语课堂充满动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造英语课堂动态美土门中学兰永琴长期以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追求教学预设上的“精雕细啄”、课堂教学中“天衣无缝”,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缜密的操作“牵”着学生,学生惟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英语句型。可是,当我们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陷阱”而兴奋不已、为自己课堂上规范严密的授课流程而暗自得意、为学生的规规矩矩、默契配合而深感欣慰时,却发现学生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思维,而且学生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著名教

2、育理论专家叶澜著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具有互动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特点的课堂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师应该尊重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发展状态、兴趣需求、心理趋势、活动状态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契机,加以挖掘与利用,从而确定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方案、运用新的策略并形成新的教学流程的教学实践方式。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感让英语课堂充满动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具

3、体体现,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如何在课堂做出“相应的变动”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以新目标英语GoForIt教材七年级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具体的实施策略。1.因人制宜,把好“基准点”。教学新知识前,教师要尽可能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因人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在七年级(上)Unit4,Wh

4、ere’smybackpack?第一课时的教学时,要掌握的目标单词有:where,they,plant,under,on,我觉得这些单词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初一学生来说,发音还是比较困难,在用多媒体进行table,bed,dresser,bookcase,sofa,chair,drawer等单词的教学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准确地读出这些单词的发音,只有少数学生显得困难。面对这一动态情况,如果教师还是根据预设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全班跟读单词,显然对大部分同学没有意义;若略去这一环节,则意味着其余少数学生就没办法参与到

5、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来。为此,笔者特地设计了一个“谁是最佳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跟“小老师”读单词。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小老师”神采飞扬,学生们聚精会神,书声朗朗。这一教学调整,依托学生起始资源,提供学生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张扬,出现了满堂精彩。2.解惑释疑,纠正“错误点”。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

6、利用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进行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它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如一次在教Englishnames,IfBobSmithisa30-year-oldman,whatcanwecallhim?根据教材,预设的答案为Bob,BobSmith,或Mr.Smith。正当学生顺着老师的预设进行顺利的问答之际,有一位学生的答案:是UncleSmith。答完之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样更礼貌。”同时对这学生投以赞赏的目光。这确是完全出乎预

7、设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中国孩子习惯与对成年男性(除父亲外)称作什么叔叔、什么伯伯,如李叔叔,张伯伯等,以显礼貌。所以UncleSmith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这表明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欠缺。何不抛开教案,抓住契机,向学生介绍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称呼方面的不同之处。我就顺着这位学生的回答问学生: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位同学的回答显得更有礼貌?学生们纷纷表示“是”。“但是我们该称呼他为……”笔者卖关子,学生则充满迷惑与期待。“UncleBob,而不是UncleSmith。”自然,这个意外生成的话题引起了学生极度的关注。学生顿时明

8、白外国人的“Uncle”是放在“名字”的前面,而不是放在“姓”的前面。在这节课上,因为学生的理解不恰当,虽然改变了本堂课预设的节奏,但由于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文化意识得以体现和提高。这节课给我的提示是: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错误或理解的偏差,是最需要解决的矛盾,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动态生成的契机,使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