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2013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ID:11550312

大小:1.35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2

2013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_第1页
2013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_第2页
2013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_第3页
2013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_第4页
2013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一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创造中央电视台收视纪录的大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下面图甲是他的贩运工具,图乙是其贩运途中在沙漠中常见的一种树木。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田青的皮货贩运路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图甲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阿拉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C.包头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D.阿克苏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2.图乙中所示树木出现于沙漠中属于(  )A.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现象B.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现象C.海陆位置因素影响下的地带

2、性现象D.地形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现象解析:包头到阿克苏是东西方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包头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而阿克苏则处于温带荒漠带;图甲是双峰驼,而阿拉伯人地处热带地区,其主要交通工具是单峰驼。图乙是胡杨,其主要生长在西北沙漠中的绿洲上,是因水分条件改变而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答案:1.A 2.B3.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3、。答案:B下图是“海拔5000m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C.乙丙甲丁D.丁甲丙乙解析: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前提下,纬度越低,自然带谱的数量越多,相反则越少。从图中各山地自然带丰富程度看,乙最多,且南、北两坡各自然带上界高度大致相等,故应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其余依次为丙、甲、丁。答案:C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B.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D.若丙图

4、中虚线为雪线,则南坡为迎风坡解析:甲和丁南坡为阳坡,故应位于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既有可能是受温带季风气候控制而形成,也有可能是受温带海洋性气候控制而形成。乙山自然带的递变是由于水热状况及组合的垂直变化形成的。答案:D6.下列诗句中都蕴含某种地域分异规律,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③“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说明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①②   

5、      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南北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③④表述正确。答案:D7.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解析:农业生产的灌溉,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此选择B项

6、。答案:B8.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A.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B.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C.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D.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动能的传输。北大西洋暖流属于风海流,是由于盛行西风驱动作用而形成的,风能(动能)传输给海洋产生洋流(动能)。答案:A图中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

7、,气候和植被也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答案:C1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答案:C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山脊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12.若该地为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