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科毕设论文.doc

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科毕设论文.doc

ID:11563822

大小:56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12

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科毕设论文.doc_第1页
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科毕设论文.doc_第2页
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科毕设论文.doc_第3页
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科毕设论文.doc_第4页
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科毕设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本科毕设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201X年)课题名称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XXXX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201X年X月摘要摘要摘要:噻二唑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工业,农业,医药业等重要行业。含有3个杂原子的1,3,4-噻二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因该类化合物具N-C-S毒性基而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论文将采用取代苯甲酸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在三氯氧磷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制备系列取代苯基噻二唑,分离、提纯并进行结构表征。关键词:1,3,4-噻二唑合成ⅠXX工业大学

2、学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iadiazolecompoundsbecauseofitswiderangeofapplicationshasbeenmoreandmoreattention.It'sscopeofapplicationcoversindustry,agriculture,pharmaceuticalsandotherimportantsectors.3heteroatomcontaining1,3,4-thiadiazolederivativesareanimportantclassofheterocycl

3、iccompounds,withN-C-Sduetotoxicityofthesecompoundshaveabroadspectrumofbiologicalactivityofthebaseandhasnowbeenwidelyused.Paperswillbeusedtoreplaceaminobenzoicacidandthioureaastherawmaterial,inphosphorusoxychlorideascatalyst,preparationofseriesofsyntheticsubstitutedp

4、henyl-thiadiazole,separation,purificationandstructuralcharacterizationofit.KeyWords:1,3,4-thiadiazolesynthesisⅡ目录目录第一章综述1第二章实验部分72.1前言72.2合成原理72.4实验方法92.4.15-(2,5-二氯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92.4.25-(对甲氧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92.4.35-(邻甲氧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02.4.45-(邻氯苯基)-

5、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02.4.55-(2氯-4-硝基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12.4.65-(间硝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1第三章结果与讨论123.15-(2,5-二氯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23.25-(对甲氧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23.35-(邻甲氧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33.45-(邻氯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33.55-(2氯-4-硝基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43.65-(间硝

6、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14第四章结论与展望15参考文献16附录18致谢21第一章综述第一章综述20世纪末以来,化学工作者发现l,3,4-噻二唑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工业方面,1,3,4-噻二唑类化合物主要被用作润滑油脂抗磨极压剂,也用作钼、石墨等矿石的浮选剂。在农业方面,1,3,4-噻二唑类化合物主要用作除莠剂、灭草剂、杀菌、抑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用来防治水稻百叶枯病、柑橘溃疡病、蕃茄青枯病等。在医药方面,l,3,4-噻二唑是一类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常作为药物中间体主要用来合成具有抗菌,抗焦虑

7、,抗癌活性的药物。因而近年来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课题[1]。自从Tang等研究低驱动电压、高效率、高亮度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提高器件的性能,除设计了多层结构的器件外,还在材料的合成方面进行优化选择,电子传输材料可有效的提高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它们大多是具有打的共轭平面的芳香族化合物,有较好的接受电子能力,同时在一定正向偏压下又可以有效的传递电子,3-(3'吡啶基)6-芳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化合物经过循环伏安及紫外吸收光谱实

8、验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与Marko等合成的电子传输材料2-(4联苯基)-5-(叔丁苯基)-1,3,4-噁二唑(PBD)相当的电子亲和势。同时荧光光谱显示这类化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在蓝光区域,是潜在的电子传输材料和电致发光材料。近年来发光材料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分子基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