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

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

ID:11564616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_第1页
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_第2页
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_第3页
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_第4页
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唐朝科举考试中科目地位的变化看考试内容的变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管理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光绪二十七年(1906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在唐代逐步完备起来,开始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科叫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叫做制科,用于招收非常人才。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经常举行的常科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

2、算六科。秀才科重视选拔拨学多才、出类拔萃的人物。考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两方面为标准,要求甚高。明经科,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考核的内容主要以大经、中经、小经为主,外加《论语》和《孝经》两门公共必修课。进士科,注重诗赋。唐初只进行试策而已,唐高宗时加试《老子》策三条。以后,进士科考试也包括帖经,试杂文和时务场策三场。杂文,即是作诗赋各一篇,必须洞悉文律。时务策,要求论理公允透彻,然后为通。到后来,进士科考试已偏重于诗赋取士了。这不仅是唐诗繁荣的体现,而且是唐诗发展的动力之一。明法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明字科,注重考核

3、算术,要求详明术理。    在这六科中,最初秀才是最高的,后来被废除,明法、明字和明算都是专门的科目,并不经常考。实际上为人们所重视的,只有明经和进士了。其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中心内容,以《五经正义》为标准,这也反映了唐代教育中儒家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进士科从唐高宗以后,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进士科考试,主要考察的是人们的写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比明经科要求的高。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和诗赋在当时的地位是何等的高。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选拔、培养了大量人才。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

4、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唐朝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

5、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制科以招收非常之才,唐制科之名,多至八十有六。其中最著名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率,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等。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从看考试的内容看,注重的是文的学习。学习儒家,佛家、等。并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分为三

6、六九等。  纵观历史,唐朝建立以后,“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新唐书·选举志》),这就是说,唐朝开始将科举举士制度逐步完善起来。   唐朝时学习的科目和内容大都与政治有一定的联系:当时学校所开的课程上就可以看出来,“凡《礼记

7、》、《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大经、小经各一,若中经二。通三经者,大经、中经、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皆兼通之。凡治《孝经》、《论语》共限一岁,《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各一岁半,《易》、《诗》、《周礼》、《仪礼》各二岁,《礼记》、《左氏传》各三岁。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说文》二岁,《字林》一岁。凡算学,《孙子》、

8、《五曹》共限一岁,《九章》、《海岛》共三岁,《张丘建》、《夏侯阳》各一岁,《周髀》、《五经算》共一岁,《缀术》四岁,《缉古》三岁,《记遗》、《三等数》皆兼习之”(《新唐书·选举》)   了解和古代的考试科目及内容,分析一下现代的考试内容。显然是简单了许多。把古代的科举要求精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