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ID:11576004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2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_第1页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_第2页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_第3页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_第4页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当孩子们走进校园开始他们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进取还是逃避,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一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巨大魅力,它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它能使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能面对困难;它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它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教育看做是贬义的,所以听到批评,觉得受到了挫折,感情上不

2、免发怒、不平、焦虑。现实也是这样,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也常常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因而人们对批评一般都比较谨慎,不轻易使用这个方法,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用什么方法消除这种由批评所带来的副作用,使批评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含有技巧的问题。一、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要欣赏、认可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表扬是一种行为,是在一定场合下对别人某一成绩的肯定。现时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则是一种心态,是师爱的升华,而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理解与尊重。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学生尊敬和信赖的人,能否忠

3、贞不渝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钟爱的事业,都与他的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师筇德是教育的灵魂,是贯彻教育的精神支柱。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而对学生的赏识则是对学生的高尚纯洁的爱。1、在赏识中理解学生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孩子内心的世界是单纯的,只要用心,走进去并不难,只有走进去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进而赏识每一个学生。恰当地运用赏识,能打破师生之间严肃的等级气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问题学生尤为适用。去年在我新任的七年四班中,有这样一名男生,他到校第一开就与同学打架,欺负女同学及弱小学生,在他身上满是“社会派头”,可是每当上完第四节课,在等待学生们

4、打完饭菜后,我再去吃午饭,而常常饿得胃病发作,他总是走到教室前边来说:“老师,您去吃饭吧!我们没事的。”每次听完这些话,我很感动,我觉得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而是有着一颗关心他人的心。我通过了解各科任教师,发现他数学很好。于是在每次犯错误时我不是先批评,而是从他的优点谈起,使他意识到他在老师的心目中不是差生,使他树立了自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我的好感逐步建立起来。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打架的次数少了,不吸烟了,而且上课积极发言,课后主动帮助班级做一些事情。从这个例子我体会到,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爱心,耐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变被动为主动,

5、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在赏识中尊重学生不等于骄纵每个学生都有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尊重,所以老师要维护孩子的尊严,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温和地走进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进行精神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记得有一次,在上课时,有位同学迟到了,他红着脸站在教室门口,显得十分难堪。这时,我微笑着对他说:“你迟到了几分钟,但你却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脸上的汗珠充分证明你很着急,回座吧,老师相信你在课堂上一定有好的表现。”他原以为一定会挨批评,可是却意外地得到了我的赏识,他不但消除了紧张害怕的心理,而且在课堂上表现也很好。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在学生做了错事而又知错

6、的情况下,老师不妨对他的错误忽略不计,而对他表现出的积极一面加以肯定和赏识,这样不仅可能性以维护学生的自尊,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对那些好学生,总是表扬,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学生骄傲自大,人际关系很差。所以,赏识不等于骄纵。也不是不批评,只是应该计求赏识的艺术,否则,我们的赏识教育只会满足孩子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一、挫折教育是一剂良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

7、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1、明确批评的目的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改正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