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手针治痛-金伯华

04手针治痛-金伯华

ID:11582813

大小:19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2

04手针治痛-金伯华_第1页
04手针治痛-金伯华_第2页
04手针治痛-金伯华_第3页
04手针治痛-金伯华_第4页
04手针治痛-金伯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04手针治痛-金伯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针治痛手针治痛在临床中,尤其对治疗急症,痛证能立竿见影并取得满意效果。手针治痛是继承总结了前人丰富的临床经验,博取众家之长,尊古而不泥训,不断总结提高临床经验,从28个穴位中筛选出疗效确切的25个穴位,在任何环境下,手针穴位对急证、痛证简便易行,见效快,患者也易接受。现分述如下: 一、古人对疼痛的认识:(一)疼痛的病因疼痛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跌打,《素问·骨空论》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医原》曰:“燥

2、者,或肌肤刺痛,手不可扪或项背强痛……”。《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导致疼痛的原因与七情有密切关系。《疫病篇》曰:“疫则头痛如劈。”均论述了疼痛的原因。(二)疼痛的病机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通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是各种疼痛的病理基础,早在《内经》中,就对疼痛的病机有所认识《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刘恒瑞在《经历杂论》中对《内经》的理论又有进一步认识,

3、他认为“古人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盖为实痛而言,若执此以治诸痛则谬矣。今将余历治痛而得效者,为业医者备陈之,夫痛亦各病中之一症也,必详其所因而后之,始无差谬也,”说明了疼痛不但有实痛,而且有虚痛,疼痛只是各种病的一个症状,必须根据病因,辨证治疗,才能不会有差错。 二、手针治痛的机制 手针是在体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相对平衡学说为基础,它是通过针刺手部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病目的的,本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25个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有效穴位(它们的名称、部位、主治、针法将在后面具体阐述),止痛效

4、果颇佳,而且往往1次见效,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系统,外络肌表,内联脏腑,以沟通内外,运行气血”保持人体相对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手体相形人的手形同机体,从外形上看手指就是头面,颈项、手掌则是胸腹四肢,从上至下看,中指尖端为头顶,依次向下为颈项、胸腹、上下肢;从前至后看,手的桡侧为前、尺侧为后,即拇食指为前,无名、小指为后,手掌和手背即为身体的两侧,根据手与身体对应关系,穴位的分布大体上与之相应,如:“头顶痛10点”位于中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颈项痛点”位于第二、三掌指关

5、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胸痛点”位于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腰腿痛点”位于手背腕横纹前一寸半,第二指伸肌腱桡侧,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共两点;“足跟痛点”位于掌面,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近大陵穴1/3处;“前头痛点”位于食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后头痛点”位于小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以此类推,不再一一举例。(一)经络、穴位、部位间的相互通应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着阴阳相对的内在联系,人体有手足三阴,三阳经,统称之为十二经。手三阴经相对于手三阳经,足三阴经相对手足三阳经;具体说来即手三阴

6、经均分布于上肢内侧,手三阳经均分布于上肢外侧;足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足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同时手三阳经又相对足三阳经,手三阴经相对足三阴经,它们之间既相对又沟通,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手三阴经从胸腹走手,循环不息,往复无穷,因此针刺手部穴位可通其周身,达于各部,《内经》记载“夫四末阴阳气会者,此气之大络也”,“皮之部,输于四末”,四末即指手足,根据人体相互通应的原理取手部穴位治疗周身疾病可取得满意效果。(二)手针治痛的机理 中医认为疼痛的直接原因是不通,手针治痛最

7、重要的是调气,不管是虚痛,还是实痛,所谓“用针之要,在于调气。”运用手部与周身各部相对通应的关系,通调气血,贯之周身,以达“通则不痛”的目的。三、手针的选穴原则(一)、对应选穴:即选取与疼痛部位相对应的手部穴位,如:踝扭伤取踝点,肩痛取肩痛点;(二)、归经取穴:即按疼痛性质属哪一经的病变,选取位于某一经上的穴位,如:胁痛取偏头痛点,目痛取后头痛点。(三)、手针穴位进针后在运用手法的过程中,令其患者活动。如腰腿痛点,进针后边运用手法边令其患者左右转腰,医者按摩腰部,疏通经络气血。如足跟痛点,进针后令其患

8、者往返走路,顿足,患者直立进针------依此类推。在手针治痛中,均应采用“缪刺法”,即不同的疾病选取其对侧手部的相应穴位,左病取之右,右病取之左。四、常用的手部穴位主治及针法(一)、腰腿痛点:手背腕横纹前一寸半,第二指伸肌腱桡侧,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共两点。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腿痛。针法:直刺,深5分—1寸,向腕方向斜刺可深1—1。5寸,泻法。(二)、踝痛点: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10主治:踝扭伤,踝肿痛针法:直刺,深1-2分许,向腕方向刺8分—1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