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ID:11589346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_第1页
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_第2页
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_第3页
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_第4页
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民间故事,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都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纵观苏教版教材,民间故事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日月潭的传说》《九色鹿》《普罗米修斯盗火》《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低、中、高三个学段均有所涉及。  这些民间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耳熟能详,老师们在教学时往往会心生疑惑,到底该以何为抓手,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我一直从教高年级,因而,想以《牛郎织女》为例,谈谈小学高段的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纵观教材中的

2、民间故事,课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要求:复述故事。确实,民间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而小学生又天真烂漫,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生动曲折的情节趣味盎然,而想象和创编故事也符合他们的阅读心理。学生通过复述故事,能更加深刻领悟经典人物的形象,也能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从传承的角度来讲,我们将学生置于“讲述者”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并实现传统民间文化在学生身上的传承。因此,我们在教学民间故事时,要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结构和主要情节,以便学生以此为抓手,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用自己

3、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同时,我们也知道,民间故事没有明确的原著,而是源于百姓的集体智慧,因而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诸多版本,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只要故事符合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在《牛郎织女》教学结尾部分,我出示了两个内容相似、但是表达不同的版本片段:内容都是老牛指点牛郎去寻找织女,可是有的版本说“你只要把她的衣服偷来,她就是你的妻子”,有的版本说“你只要藏在茶豆架下,我就能拉着你上天与她婚配”,继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只要情节符合它原来的框架,语言生动朴实,能体现自己丰富的想象。  这样一来,学生对民间故事就有了阅读的兴趣,更有了探究的兴趣。

4、语文课堂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创作欲望,我想这节课也算上得值得了。  可以说,民间故事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依故事框架想象设计情节,大胆续写创编,来讲述故事,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学生的篇章结构意识,更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文本特点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个分支联盟,具有其独特的文本特点。这些故事流传了上千年,通俗易懂,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故事好听,还涉及到了一些价值观、生活观、爱情观,对劳动人民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读懂这些故事,甚至评价故事中的人物,都轻而易举,那如何让学生在熟悉的故事里,体会这些民间故

5、事作为经典的魅力?我觉得还是要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阅读”上——让所学文本成为学生走进经典民间故事的一个“例子”,借助文本,引导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读懂这类故事背后的价值,并激发他们探究性阅读的兴趣。  《牛郎织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民间爱情故事,更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教学时,我利用了四个板块来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第一板块是“梳理人物关系,概括故事梗概,体会曲折情节”。在用两首与故事有关的古诗导入新课之后,我首先设置了一个复习环节,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此时的概括多半不能做到简洁,因而,我引导学生梳理

6、了人物关系,并相机进行板书,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一下就能用三言两简练地概括故事内容,既训练了概括能力,又体会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从而领会民间故事有着曲折的情节这一特点。  第二块板块是“走进故事情节,品析朴实语言,读懂美好追求”。首先,我是通过两段文字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故事语言的朴实。一段是课文中老牛对牛郎的指引,朴实简单,一段是对此“指引”的改写,语言华丽,文学味很浓。学生通过对比,很容易发现第二段文字是不适合民间故事的,教师趁机总结:民间故事的语言都来自百姓,通俗易懂,朴实自然。此时,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已然聊熟于胸。  其次,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牛郎织女

7、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设计了一段情景对话,让其他仙女来劝织女,通过一来一往的劝说和反驳,学生能够感受到织女对爱情的坚贞、对自由的向往。接下来,通过出示叶圣陶改写的《牛郎织女》中表达织女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喜爱的片断,引导学生体会到牛郎织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是朴素简单的,这也表达了老百姓的幸福观。  课堂到此,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又一特点又有所了解了,即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板塊是“进入故事高潮,读出鲜明形象,领略奇特想象”。首先我引导学生谈对“下嫁”一词的理解,由此引出,王母其实就是传统的等级观念的典型代表。继而,引导学生抓文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