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ID:11602688

大小:720.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7-12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_第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解读要求]: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作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原因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对中国革命起什么作用?难点:评价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了解:(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政治: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

2、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3)主要阵地:新青年4)活动基地:北大3、内容:(见材料)1)前期: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的典范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孔乙己》2)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4、意义1)前期的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2)积极性:(最重要)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得到

3、大的解放;使知识分子受到民主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3)局限性:对东西方的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没有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见课后的学习延伸(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传入:1)开始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2)五四运动后进一步传播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影响:1)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社团2)陈独秀和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出版了面向工人的刊物。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

4、重要)二、理解:1、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能把孩子一起泼掉。对上述观点你如何看待?2、只因为那德莫克里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的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陈独秀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45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45

5、三、练习:1.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是(D)A.《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C.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D.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D)A.改良思想B.社会主义思想C.民权思想D.民主与科学思想3.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C)A.儒家思想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D)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C.揭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

6、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权威5.新文化运动在史学界被认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A)A.它继续反对封建专制B.它反对“尊孔复古”C.它继续主张民主共和D.它主张向西方学习6.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的是(C)A.梁启超B.朱执信C.李大钊D.陈独秀7.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B)A.在中国广泛传播B.注意同工人运动相结合C.注意同知识分子相结合D.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8.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幻想打破“劳力”和“劳心”的差别,改造社会。你选择的是(A)

7、A.科学社会主义观点B.无政府主义观点C.空想社会主义观点D.反马克思主义观点9.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D)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B.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D.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45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一、百家

8、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百家:学术流派多争鸣:争论辩论2、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