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ID:11648796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3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1页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2页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3页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4页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5.1—2013.5.1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0大视光201020501028刘娟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T对引起肺部囊性空腔的三种疾病(即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和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两位胸部放射学高年资医师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肺嗜酸性肉芽肿、8例肺淋巴管肌瘤病、9例肺气肿和5例正常对照组的高分辨CT片,提出诊断结果,并将诊断可信度分为3度。结果两位胸部放射学高年资医师在分析高分辨CT片后,肺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正确率为84.6%,肺淋巴管肌瘤病诊断正确率为76.9%,肺气肿诊断正确率为95.5%。在明确诊断的病例中,正确性为100%

2、。二人间对3种疾病明确诊断的一致性均较高,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及肺气肿的K值分别为0.75、0.86和1。在高分辨CT片上,肺嗜酸性肉芽肿和肺淋巴管肌瘤病的空腔好发部位各不相同,肺气肿的空腔无明显好发部位。三种疾病中,仅肺气肿的空腔无可见的囊壁。所有的淋巴管肌瘤病例患者肺实质内均未见结节,而大多数肺嗜酸性肉芽肿的肺实质内均可见结节。结论高分辨CT检查对诊断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及肺气肿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肺部空腔性病变;HRCT;诊断。  肺实质多发或广泛囊性或囊样改变,多由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晚期和囊状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引

3、起。其中肺间质病变和囊状支气管扩张均有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征性表现和好发部位。而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及肺气肿因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相互重叠,鉴别困难。肺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部疾病,其病理特征是郎罕组织细胞的肺部浸润,本病与吸烟关系密切。肺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少见疾病,其特征性表现是非典型性平滑肌细胞在淋巴管、支气管及肺小血管壁上的进行性增生。该病几乎仅见于育龄期妇女。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吸烟是中央小叶性肺气肿(最常见的亚型)的主要致病因素。肺嗜酸性肉芽肿及肺淋巴管肌瘤病均可引起肺实质囊变,病灶为一含气囊腔,边界清楚,周围为一层不可再分的薄壁包绕。肺气肿是终末细

4、支气管远端气腔的持久性异常增大,伴有肺泡壁破坏而引起肺实质囊样改变。很多研究表明[1],高分辨CT对诊断具有特征性的肺部各种弥漫性间质性疾病有很大价值。许多间质性病变的HRCT特殊性改变与大体及组织细胞病理学改变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HRCT可用于诊断某些肺部疾病而无需活检。本文旨在探讨放射学家对HRCT表现的阐述能否可靠鉴别经病理证实的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及肺气肿,以及HRCT的哪些特征具有鉴别诊断价值。52011.5.1—2013.5.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5年~2009年行HR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肺嗜酸性肉芽肿、8例肺淋

5、巴管肌瘤病、9例肺气肿患者。论文格式增加了5例正常者的高分辨CT扫描作为对照组。在26例确诊病例中,11例经开胸活检病理证实,6例支气管镜活检证实,1例尸检证实,9例(均为肺气肿)根据对肺减容手术时所取标本分析证实。肺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平均年龄32岁(24~48岁),淋巴管肌瘤病患者平均年龄43岁(22~64岁),肺气肿患者平均年龄60岁(38~7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5岁(40~60岁)。淋巴管肌瘤病患者均为女性,肺嗜酸性肉芽肿及肺气肿患者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对照组女性占60%,男性占40%。  1.2检查及评价方法。  采用德国SIEMENS螺旋CT扫描机扫描。其中

6、16例HRCT扫描层厚1.0~1.5mm,间隔10mm(采用高分辨重建法),5例扫描间隔2mm。另5例肺气肿患者均对主动脉弓、气管隆突及膈上1cm三个层面分别进行扫描。对照组5例扫描间隔均为10mm。  全部病例均未进行增强扫描。将所得CT片及有关临床资料提供给两位胸部放射学家,在不知病理结果的前提下,由两位放射学家分别对这些病例进行了研究和诊断,并将诊断可信度分为三度(明确诊断;很可能诊断;可能诊断),其中明确诊断可信度最高,其诊断依据是过去文献所述三种疾病的典型表现。记录内容:每一病例HRCT特征:(1)气囊形态(圆形、分叶状、融合);(2)囊壁表现[不明确;薄壁(<1mm);

7、壁厚(≥1mm)];(3)血管结构位置(气囊中央;偏心;气囊外周)。病灶分布按如下肺区记录:(1)肺尖至主动脉弓;(2)主动脉弓至下肺静脉;(3)下肺静脉至膈顶;(4)肺底。受累范围分:(1)正常(无疾病);(2)低于30%;(3)在30%~60%之间;(4)大于60%。如有其他病灶,则应记录:(1)肺实质结节;(2)胸腔及心包积液;(3)气胸;(4)肋骨骨质病灶。  1.3统计学方法。  比较每一疾病的HRCT特征时应用χ2检验。对两位放射学家间“明确诊断(即置信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