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法初探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法初探

ID:11674273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法初探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法初探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法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技法初探高考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包括让学生对所选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以及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从2002年高考开始,已对该项考查的命题形式作了调整,即由原来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要求考生从以上四方面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具体题目可能就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某一方面设问,也可能是要求对这几方面进行综合鉴赏,或者结合作品思想内容进行鉴赏。作如此变动,有利于发挥考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改变了过去那种对诗作一元化理解的考查

2、方式,能帮助学生真正完成从阅读到鉴赏审美的过程。但变为主观题后,由于考生对作者生平了解不详,诗中字词障碍较多,对作品的理解十分困难,鉴赏就更难了,为此指导学生鉴赏的思路和一些大致的答题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要领和技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笔者谨就自己的教学体会作如下一些粗浅探讨。一、剖析诗歌的意象。我们知道,诗是形象的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即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于是中国古代士人便常借助诗歌这一形式来阐发

3、心灵,得意时流觞曲水,不得志时寄情山水,政治失意便转向自然的怀抱寻求安慰。这样,诗词中的意象自然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具象载体,意象也就不可避免地浸染着诗人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寄寓着诗人曲折幽深的情趣意志。因此,意象在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不能阐释意象,就不能准确地鉴赏诗歌。意象分析,已成为诗歌鉴赏的主要切入点。那么,如何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呢?1、明晓诗歌体式与诗歌意象的对照关系。鉴赏诗歌时,我们立足文本,潜心研究,仔细品味,依凭文本,明确诗歌体式。诗歌体式

4、不同,诗中的意象也不同。一般讲,体式与意象之间,有鲜明的对照关系。写景诗中的意象一般为所写的景物;叙事诗中的意象一般为叙述主体(人、事、物);抒情诗中的意象一般是抒情主人公(常常是自己);哲理诗中的意象一般是借以明理的景或物。明确体式与意象的对照关系,诗歌的意象就不难确定。(1)熟悉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惯用意。如:杨柳——离别菊花——傲骨落叶——失意青松——高洁梅花——坚强竹子——虚心鸟——自由浮云——游子月——思念、思乡梧桐——凄凉、悲伤杜鹃——凄凉、哀伤寒蝉——悲凉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鸳鸯——

5、恩爱夫妻丁香——忧愁或情结雨——清新或忧愁二、抓住重要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在考试时,手头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鉴赏诗歌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信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树林”3的解读方法是不可取的,要特别关注试题中这样的几方面信息:1.标题。标题是诗歌的眼睛,然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待环境、提示中心的作用。因此,解读标题是对诗歌整体理解和把握的关键环节之一,抓住标题就抓住了诗歌的关键内容。所以,在鉴赏时切不可忽视标题的存在。如2001年的全国高考题,

6、要求赏析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由题目即可知,这应是一首借“暮雨”之景来写“送李胄”之情的送别诗。一下子,就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2.作者古人说“诗言志”。郭沫若先生说“诗的本职专在抒情”。然而,任何一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无不打上作者鲜明的主观烙印,表现作者一定的感情倾向。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从而知人论诗、依人察情,以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如果我们知道

7、韦应物是中唐前期的一位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中。他为中唐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知道诗人的这些情况,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是抒发诗人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作者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3.附注有些诗歌鉴赏题还带有附注,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一般是用来指明写作背景、交待典故出处或对个别词语,特别的专有名词的解

8、释等。这对我们了解写作背景和理解诗的内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中附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通过附注我们就不难知道尾联是写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一、识记鉴赏评论的术语。因为,现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形式为主观题,不仅要求考生能理解,还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表达出来,要想表达得准确、贴切,就离不开鉴赏评论的一些术语。现分类概括如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在诗歌中很少用。其中,抒情有直接(直抒胸臆);有的间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