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

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

ID:30570043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画面概括”技法探究  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中的难点,它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而诗歌鉴赏的“画面概括”,从1995年到2012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竟然出现将近二十次,出现频率如此频繁,证明这是一类十分具有考查意义的试题,而“画面概括”更是诗歌鉴赏试题中的难点。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例分析来探究诗歌鉴赏“画面概括”的答题技巧,以利考生在高考答题中有矩可循。“画面概括”技法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一、摘抄重组类  这种类型的“画面概括”,所用词语基本来自原诗,将原诗歌的关键词语(陈述对象,陈述的动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即宾语)摘抄出来按照陈述式重新组合,

2、组合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增删。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①雉?:野鸡鸣叫。6  本诗除了“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两幅画面外,还有三幅写农家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对画面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牛羊归墟落;野老候牧童;田夫见相语。  技法探究:从首联的后句“穷巷牛羊归”中找到陈述的对象,应该是“牛羊”,然后找到动词“归”,再从首联的前一句“斜光照墟落”中找到宾语“墟落”,按照陈

3、述式组合成“牛羊归墟落”。第二联“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我们很快能够找到陈述对象,自然是“野老”了,可是后面的动词有两个,“念”和“候”。究竟该选择哪一个呢?在做题的时候需要做出理性分析,“念”只是“候”的思想行为,“候”才是“野老”的目的,所以这个陈述式的动词当然就选“候”了,至于动作行为的对象,很容易确定是“牧童”。至于第四联“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一联,陈述的对象是“田夫”很容易确定,“相见”需要重新组合,为了和上面两幅画面的动词协调,概括为“见相语”,因为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什么不简单地摘抄“田夫荷锄至”做一个画面呢?因为“田夫荷锄至”不过是后一

4、个动作的方式,肯定不选择它作为概括的画面,可见“画面概括”确实需要你有一双慧眼。  “画面概括”需要“删繁就简三秋树”般的大刀阔斧,需要去掉枝叶抓住主干,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翻译解释类  这类画面概括难度和上面的类型难度相近,是将原诗含有画面的句子逐句翻译,翻译之后按照陈述式重新组合,或增加个别词语,或删除某些不必要的词语,或颠倒一下先后顺序。这类“画面概括”6提问的方式一般是这样:“词的某句(或某阕,或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一问是需要高度概括的,后一问“请简要叙述”是需要翻译扩展的。至于前一问,留在下

5、面做详细分析,暂不赘述。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技法探究:“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是对“野水潺潺平

6、落涧”的翻译,注意将“野水”翻译成“小溪”,为什么不翻译成河流?因为后面的句子中有“潺潺”。据此描述推断所写对象大概为“小溪”而非“河流”,可见在翻译过程中会常常动用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实际上诗歌鉴赏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树林里树叶飘落”是对“秋风瑟瑟细吹林”的翻译,可是为什么不翻译成“风吹树林瑟瑟响”?或者“风吹树林”?而翻译成“树林里树叶飘落”6?原来这种翻译是从风吹树林的结果来考虑的,因为“瑟瑟”是“风吹树林树叶飘落的声音”自然如此翻译了。“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是对“逢人抱瓮知村近”的翻译,没有多大难度,而“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

7、庙”虽然是对“隔坞闻钟觉寺深”一句的翻译,但是绝对不是简单的直译,而是一种推理。这样的翻译,学生如果缺乏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是很难做出正确答案的。  三、高度概括类(合理想象推理)  此类画面概括是诗歌鉴赏“画面概括”中最难的一类,需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智慧,还需要动用自己积淀的所有知识,需要有一定量的古诗背诵和阅读的数量,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门术语,然后根据文本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方可回答正确。  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