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吟诵研究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

ID:11678182

大小:362.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13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_第1页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_第2页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_第3页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_第4页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词文吟诵研究》陈少松吟诵概念界说九年前,当我给系里高年级学生开设“古诗文吟诵”选修课时,有些学生跑来问:“吟诵究竟是怎么回事?古人的吟诵与今天我们用普通话朗诵有什么区别?”现在大学文科的绝大多数青年学生没听到过老先生的吟诵,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什么是吟诵”作出回答。《汉语大词典》解释“吟诵”说:“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笼统的解释,“吟”与“诵”虽有相同之处,若细究,两者其实是有差异的。首先我们来探讨什么是“吟”。“吟”字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出现,其义训为“歌”,即歌唱。如《战国策·秦策二》:“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

2、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东汉高诱注日:“吟,歌吟也。”所谓“吴吟”,就是指吟唱吴歌。又如《庄子·德充符》:“依树而吟”。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行则倚树而吟泳”。“吟”和“泳”同义,《增韵·侵韵》:“吟,哦也,泳也。”故“泳”亦作歌唱讲,如班固《东都赋》:“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泳殷周之《诗》。”单言如此,“吟”和“泳”合成一个词用,自然仍是歌唱的意思,如《毛诗序》:“吟泳情性,以风其上。”唐孔颖达疏日:“动声日吟,长言日泳,作诗必歌,故言吟泳情性也。”概括以上诸家的解释,“吟”即“泳”,就是拉长了声音歌唱。但是,先秦时代的歌唱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在琴

3、瑟等乐器伴奏下的歌唱,这就是《诗经·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句毛传所谓“曲合乐日歌”。比如《孔子家语·困誓》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日:“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终,匡人解甲而罢。显然,子路当时是弹着琴歌唱《诗经》中的某一诗篇。二是不用琴瑟等乐器伴奏的歌唱,即所谓徒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清唱。《庄子·让王》记载孔子弟子曾子歌《诗经·商颂》的情景:曾子居卫,缀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

4、,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缈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曾子当时过着穷困不堪的生活,不可能有乐工替他伴奏,自己也没弹琴鼓瑟,而只是拖着束发的帛带徒歌《商颂》。《韩诗外传》亦有类似的记载: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沦于天地,如出金石。显然,孔子的这位弟子原宪也是徒歌《商颂》。值得注意的是,《艺文类聚》卷五五引晋束哲《读书赋》日:“原宪潜吟而忘贱,颜回精勤以轻贫。”可见“吟”非合乐而歌,而是徒歌。又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中指出:古诗皆诛之,然后以声依泳以成曲,谓之协律。意思是说,古代的诗歌都可用来吟泳,然后用宫、商、角、徵、羽五声依照吟泳的调子谱成曲

5、子,称之为协律。这也说明,诗歌的吟泳是一种并不严格讲究合乐的随口歌唱。《诗经》三百零五篇经孔子“弦歌之”,诗乐合一,每篇皆可入乐歌唱,当然也可随口吟泳。《诗经》以后的诗歌,除楚辞、汉乐府、唐声诗、宋词以外,其余的绝大多数诗乐分家,不能入乐歌唱,而那些原来可入乐歌唱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唐声诗、宋词,其乐谱大多先后失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赏读诗词主要是随口吟泳。不仅读诗读词喜欢吟,读文也喜欢吟。那么古人究竟怎样吟诗吟词吟文的呢?由于当时一不可能录音,二没有留下吟谱,所以我们今天就不得而知。但我想,古人的吟泳是口耳相传、世代赓续的,后人的吟法虽有所新变,总有一点

6、前人吟泳的影子。我聆听过许多前辈学者的吟诗吟词和吟文,根据我的感受和理解,所谓“吟”,就是拉长了声音象歌唱似地读。为什么在界说“吟”时要加“象歌唱”这几个字呢?这是因为吟时既同歌唱一样拉长了声音行腔使调,却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歌唱。1993年夏天,在呼和浩特举行的中国古代文论国际学术讨论会期间,笔者曾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的王更生教授切磋过“吟”与“唱”的区别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严格意义上的“唱”,一有乐谱可依,唱时对乐谱不可随意改变;二在通常情况下用乐器伴奏。“吟”却不同,一无乐谱可依,吟时对音高、时值、速度、旋律等处理有一定的随意性;二在通常情况下不用乐器伴奏

7、。关于“吟”跟“唱”的区别,赵元任先生早就说得很清楚:“吟诗没有唱歌那么固定;同是一句'满插瓶花罢出游',不用说因地方不同而调儿略有不同。就是一个人念两次也不能工尺全同,不过大致是同一个调儿(tune)就是了。要是跟着笛子唱《九连环》,那就差不多一定是照那个工尺唱,就不然至少也可以说唱唱儿每次用同样工尺是照例的事情,每次换点花样是(比较的)例外的,而在吟诗每次换点花样是照例的事情,两次碰巧用恰恰一样的工尺倒是例外的了。”郭沫若先生也曾用概括的语言将“吟”与“唱”作了比较:“中国旧时对于诗歌本来有朗吟的办法,那是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我很赞同郭先生

8、的这种说法。中国古代的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