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黄疸

中医内科学——黄疸

ID:11744979

大小:11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1页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2页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3页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黄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中医内科学——黄疸细目一:概述  一、黄疸的概念及源流  1.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  2.黄疸的源流  《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金匮要略》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诸病源候论》将其

2、分为二十八候。《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并提到了“阴黄”一证。元·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又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的记载,对黄疸可有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  二、黄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证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3、如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凡出现黄疸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黄疸的病因  内因: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续发。外因:外感湿热、疫毒。  二、黄疸的病机及转化  黄疸的病位在脾胃肝胆。基本病机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有阴阳之分。湿热交蒸,发为阳黄;寒湿瘀滞,发为阴黄。病理因索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病理演变:湿热蕴结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发为急黄;阳黄误治失治,迁延日

4、久,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则可转为阴黄;阴黄复感外邪,湿郁化热,又可呈阳黄表现。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黄疸的诊断要点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二、黄疸的辨证要点  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结合病史、症状,区别阳黄与阴黄。  三、

5、黄疸的治疗原则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  四、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疫毒炽盛(急黄)之阳黄及寒湿阻遏证阴黄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阳黄  (1)热重于湿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6、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  (2)湿重于热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薏苡仁、黄芩、连翘。  (3)胆腑郁热证  主症: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常年

7、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脉弦滑数。  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  (4)疫毒炽盛证(急黄)  主症: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烦躁抽搐,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减。  常用药:犀角(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

8、地、玄参、丹皮、茵陈、土茯苓。  2.阴黄  寒湿阻遏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