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武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教案

李维武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教案

ID:11752344

大小:310.00 KB

页数:105页

时间:2018-07-13

李维武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教案_第1页
李维武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教案_第2页
李维武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教案_第3页
李维武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教案_第4页
李维武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维武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中国哲学史课教案节选之一导论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第一节哲学与中国哲学第二节中国哲学的特点第三节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国哲学史课教案节选之二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第二章儒家、墨家与道家哲学的产生第一节孔子的哲学思想一、孔子的生平二、“为仁由己”的人文精神三、重视实践的理性态度四、“执两用中”的方法论第二节墨子的哲学思想一、墨子与墨家二、“兼以易别”的社会理想三、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四、墨子思想的历史影响第三节老子的哲学思想一、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二、“道”的形上世界的开辟三、“反者道之动”的辩证矛盾观四、“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五、“静观”、“玄览”的直觉认识论六、老子思想

2、的历史影响中国哲学史课教案节选之三第二编汉唐时期的哲学发展第一章秦汉时期的哲学发展第一节秦汉之际的哲学思潮一、新道家思潮二、新法家思潮三、新儒家思潮四、思维模式的转变第二节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一、董仲舒其人其学及其著述二、“天人感应”理论三、“天道不变”思想四、董仲舒哲学的历史影响第三节王充的哲学思想105一、王充其人其学及其著述二、反对“天人感应”的元气论三、坚持“实事疾妄”的认识论四、王充哲学中的矛盾中国哲学史课教案节选之四第三编宋明时期的哲学发展第三章张载的哲学思想第一节张载其人其学第二节气论:“太虚即气”与“一物两体”一、“太虚即气”的宇宙论二、“一物两体”的辩证法第三节性论:“

3、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一、“气”与“性”二、“天地之性”三、“气质之性”第四节知论:“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一、“性”与“知觉”二、“见闻之知”三、“德性所知”第五节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国哲学史课教案节选之五第四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哲学第五章王夫之的哲学思想第一节王夫之:他的时代和他的精神第二节“太虚一实”的本体论一、“气”与“实”二、“气”与“理”三、“器”与“道”第三节“絪缊化生”的辩证法一、“絪缊”二、“一”与“两”三、“动”与“静”四、“变化日新”五、“乐观其反”与“趋时更新”第四节“理势相成”的历史观一、“古”与“今”二、“理”与“势”三、“天”与“人”第五节“能必副所”

4、的认识论一、“己”与“物”二、“能”与“所”三、“形”与“神”四、“格物”与“致知”105五、“知”与“行”六、“实践”第六节 王夫之的历史影响中国哲学史课教案节选之六第四编近代中国的哲学发展第四章新文化运动与中西古今哲学的融会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中的哲学论争一、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二、问题与主义论战三、科学与玄学论战第二节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一、熊十力与“新唯识论”二、科学与哲学的划界三、“体用不二”四、“翕辟成变”五、“新唯识论”的意义第三节冯友兰的“新理学”一、冯友兰与“新理学”二、“真际”与“实际”三、“新理学”的基本结构四、人生境界论五、“新理学”的意义第四节金岳霖的“道论”一、金

5、岳霖与“道论”二、“道是式-能”三、“无极而太极是为道”四、“道论”的忧患意识五、“道论”的意义中国哲学史课教案节选之一李维武撰写导论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中国哲学史”,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实际的哲学运动,另一层则是指哲学史家们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实际的哲学运动进行研究、反思与概括,而对这一运动所作的自己的叙述与书写。前一层含义上的“中国哲学史”是不可能重复的,后一层含义上的“中国哲学史”是不断重写的。我们这门“中国哲学史”课程,正是在后一层含义上讲的,即是将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实际的哲学运动所作的自己的叙述与书写,向同学们进行介绍

6、和说明。我们介绍和说明的内容,涉及中国哲学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着重讲授从先秦到近代的中国哲学历史的基本线索、主要人物及其基本思想。105为了对我们这门课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我们首先讲导论。在导论中,我们着重从方法论上谈三个问题:一是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二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三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节点列表第一节哲学与中国哲学1第二节中国哲学的特点3第三节中国哲学史的研究7第一节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出现,是近百年的事。在19世纪时,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使用汉字的“哲学”二字表述源于古代希腊的西方哲学学说(philosophy)。中国晚清的外交家兼学者黄遵宪,将这一

7、词由日本介绍到中国来。进入20世纪后,中国学术界逐渐接受并开始用“哲学”一词表述中外古今的哲学学说,从而开始出现了“中国哲学”的概念,建立了“中国哲学”学科,开启了“中国哲学史”这门学问和这门课程。但是,“哲学”一词晚近才在中国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自己的哲学发生发展的实际进程,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反思和研究自己哲学历史的传统,应当说,中国很早就产生了自己的哲学,并形成了反思和研究自己哲学的传统。“中国哲学”这门学科,“中国哲学史”这门学问和这门课程,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