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

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

ID:11761951

大小:464.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7-13

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_第1页
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_第2页
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_第3页
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_第4页
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史哲通论附录:《文史哲通论》思考题第一讲1、“华夏”、“中国”、“中华”的古义是什么?“中国”一词在古代还有哪些别称?2、怎样理解“华夏”、“中国”、“中华”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文化自豪感?3、中西方“人文”概念各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形成?它们有何异同?4、看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看世界》这一录像,你有何感想?今天我们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观?第二讲1、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神话、宗教和科学各有什么主张?怎样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哈代的“海猿说”有何创见?2、什么是图腾?图腾与禁忌有何关系?怎样评价弗洛伊德的图腾观?3、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龙能

2、否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为什么?第三讲1、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它对上古社会的研究有何意义?2、什么是“尧舜禅让制”?它与世袭制有何异同?儒家为何推崇禅让制而贬低世袭制?3、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它与青铜器对研究夏商王朝起着什么重要作用?第四讲1、试结合考古发掘的情况,说说西周是个怎样的社会?2、周公摄政后采取了哪些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措施?这些措施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3、《周易》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有什么文化价值?要读懂这本书需要了解怎样的一套符号系统?第五讲1、古代的“士”是怎样

3、由武士转变为文士的?2、什么是老子的天道观和庄子的逍遥论?3、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儒道互补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逻辑必然?第六讲1、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2、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其理论依据是什么?3、荀子是个怎样的人物?他的天道观有哪些具体内容?4、先秦诸子重视治国之道,试说说儒、道、法各自不同的主张及其理论依据。第七讲1、什么是“魏晋新道家”?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所谓“魏晋风度”有何特点?2、什么“魏晋玄学”?它有哪些发展阶段?各有什么哲学主张?3、陶渊明归隐的哲学理据是什么

4、?其归隐对古代的失意文人有何意义?4、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审美情怀?第八讲1、试简括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2、中国早期佛教的传播、翻译和西行取经的情况如何?中国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3、中国禅宗南北两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在修行方式上有何根本区别?第九讲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失败?2、以苏轼为例,说说宋词豪放一派的主要特点。3、什么是宋明理学?它有哪些主要派别?4、在本体论(理)和认识论(知行)问题上,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存在怎样的分歧?第54页共54页文史哲通论文史哲通论

5、第一讲华夏、中国与世界一、“华夏”、“中国”、“中华”的古义1、华夏“华”本义指植物花朵。许慎《论文解字》:“华,荣也,从草,从萼。”“华”是古象形文字,上像蓓蕾,下像茎叶。因花朵色彩鲜明,而引申出青春、光彩、明媚、华美喜人等含义;继而又引申为日月的光华。后来,由这些含义又进一步用来形容华夏民族整套礼仪的显贵、光彩和隆盛,并以此指代中土和中土之民,最终成为吾国吾民的称谓。“夏”,最初指聚居中原的古老部族,用两手、两足以象其形,相沿用以称呼中国人及泛指中国之地。许慎《论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从文,从页,从臼。臼,两手,文

6、,两足也。”“夏”字又有“大”意,杨雄《方言》:“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夏”字还有“华彩”、“五色”之意,以及与“雅”字相通,表示超凡、脱俗、雅正、高贵,如“大雅”、“小雅”。“华夏”二字连用,初指中原地区,后包举中国全境。此外,“华夏”一词,除指中原之民、中央之国外,还有文采、典章、礼俗、风化、教育等相当于今天“文化”一词所包含的含义。总之,“华夏”一词,不但指中华民族中某个特定的人群与地域,而且表明了这一民族自古以来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唐·孔颖达:“中国有礼义之大,古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华夏,一也。2、

7、中国“中国”这一称谓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前10世纪)。当时,所谓“中国”,包含三种含义:①指京师,即天子直接管辖之地,与“四方诸侯封地”相对举;②指商周封地,与“远方”相对举;③专指东周时期以首都洛阳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从西周到汉代,文献中常有“中国”的指称。但先秦典籍所谓“中国”者,多指京师或中央封地,尤指中原,即黄河中游一带。因为这些地方,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及地理位置都居于中心地带,正如杨雄所言:“孰为中国?曰:王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中于天地者为中国。”3、中华“中华”的“中”,指中原,也即周代所说的“中国”,起

8、源于扎根黄河中游平原的远古轩辕黄帝部落联盟。“华”当指华夏民族及其昌明发达之文明。“中华”二字连用,至少在魏晋之前已出现,《三国志》、《晋书》均称中原为中华,含义类同于先秦以来的“中土”一词。至唐代,正规的法律文书中已出现了“中华”概念。元代王元亮解释道:“中华者,中国也。秦被王教,自属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