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 试题2

中国历史要籍 试题2

ID:11799064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中国历史要籍  试题2_第1页
中国历史要籍  试题2_第2页
中国历史要籍  试题2_第3页
中国历史要籍  试题2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要籍 试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及答案2007-08-0122:41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科目:中国古典文献学(含古代文化常识、中国通史)>试题:>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2分)>1、雕版雕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2、简册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材料。多用竹或木制成。简是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3、活字本用胶泥、木、铜、铁、铅、锡、磁、瓢制成方块单字,然后排版印刷的图书,称为活字本。>4、小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

2、文之前的文章。顾名思义“小序”即短小的序言>5、解题对问题的解答。>6、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7、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8、理校1.校勘整理。2.论理,讲理。3.审察治理。4.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废。清置文渊阁校理,掌注册点验。>9、互校相互校正。>10、校本根据不同版本校勘过的书本>11、《书目答问》《书目答问》为张之洞撰。是查考乾隆以后古籍及其相关著作

3、的重要书目。>12、《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13、《隋书·经籍志》《隋书》为隋唐魏徵、长孙无忌等奉救修撰,属纪传体史书,共四卷。《经籍志》为十志中的一志,李延寿等编,魏微删定。在我国的图书分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14、《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15、《校雠通义》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专著。清章学诚撰。>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1、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

4、的安阳市。是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地,为研究商代晚期历史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因为多年来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逐步强大。统治者可以改变无为而治的策略,开始有所作为。董仲舒提出了这种方略,以统一思想,并且为政策寻找合理解释。他改革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宣扬统一。被皇帝接纳。所以独尊儒术了,其他家的思想被拒绝在国家的主流思想之外。>3、划分善本的标准。“三性”、1:历史文物性2:学术资料性。3:艺术代表性。“九条”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2:明代刻、抄写的图书。但版印模糊,流传较多者不收。3:清代

5、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6: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7: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8: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9:印谱明代的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的收,一般

6、不收。>4、举出十部重要的古典文献校注本。1.《山海经校注》〔晋〕郭璞注2.《遗山乐府校注》[金]元好问撰3.《新语校注》王利器4.《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5《四书校注》陈戍国6《诗经校注》陈戍国7《尚书校注》陈戍国8《周易校注》陈戍国9《礼记校注》陈戍国10《春秋左传校注》陈戍国>三、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校勘的内容中国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中国古籍大部分是刊刻本,小部分是手抄本,故难免产生文字上的讹误、缺漏、增添、颠倒等情况。校勘有4种方式:①对校。用

7、同一种书较早的本子与其他本子对读,遇有不同处,即注出来,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②本校。以同一部书前后互证,指明其后文字或记载的异同,并进一步判断其正误。③他校。以其他有关的书籍对照本书。④理校。凡无其他本子可以依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就凭校者的学识,据理判明其正误。>2、宋本的概貌宋代刻书的内容丰富多样,儒家经典当然是统治者不遗余力加以提倡的。北宋时期,国子监主持校订颁行了《五经正义》、《七经正义》及诸经注本,成为科举考试、士子学习所遵循的定本。南宋时期,各地方官府以及私人、书铺都热衷于刊刻经典,而且发展出了便于、研读的

8、注疏合刻本、适于普及的附释音本、纂图互注本以及重言重意本、点校句读本等等。小学书作为阅读经典的工具书,也在重点刊刻之列。史部书中,正史的校订与刊刻尤受重视,其中史、汉三书的刊刻频率最高。此外《资治通鉴》及有关《通鉴》类史书也很受欢迎。子部书方面,佛教典籍的刊刻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